各代表团审议区委报告和区纪委工作报告
党代表在分团审议区委报告、区纪委工作报告时发言。
参加区第十五次党代会的代表们合影。记者 汪新 喻梵 甘昊旻 摄
南川网讯(记者 王娟 陈蕗颖 盛余多 邓的 罗苑瑜)12月29日下午,参加区第十五次党代会的代表分团审议区委报告和区纪委工作报告,代表们从过去五年成就、未来五年产业发展、旅游升级、民生福祉等方方面面,谈感受、提建议、话未来。
交通为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交通是同城化发展的“先行官”。如今的南川高速公路驰骋南北,高铁建设加速推进,国省干道连线成网,农村公路进村入户……交通,为南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琴代表说,过去五年她感触最深的是进城的路好走了。李琴来自金山镇,过去到南川城区都要坐一个小时的车,现在,黄泥垭隧道通车,不用再走让人晕车的盘山路,路程也缩短了20分钟,进城不再是难事了。她相信下一个五年,进城的路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方便,大家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区委报告语言简练、内容详实、数据真实、举措扎实,科学描绘了全区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深厚的民生情怀,是一个具有政治高度、全局高度和战略高度的好报告。”刘礼斌代表说,区委报告提出了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构建发达的快速网,建设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市域铁路、快速通道、城际铁路为主的快速网,缩短南川与中心城区时空距离,为建设先行区加速。
陈良代表说,区委报告总结成绩全面详实、谋划蓝图科学精准,听后鼓舞士气,振奋人心。过去五年,南部乡镇的交通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实现了“半小时高速”“半小时集镇”的目标,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接下来,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在全区发展大局中找准位置、对好坐标,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要积极推动万正高速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互联互通水平;要千方百计抓好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后劲;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让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产业强则经济强。马启海代表说,近年来,南川狠抓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园四组团”初具规模,工业底子越来越厚实,做大做强工业的基础和条件越来越好。他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想方设法引进有实力、有规模的大企业,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同时,在组团式发展中要统筹解决部分老小企业基地闲置问题,可以引进新企业,把闲置资源、资产盘活,既能助推工业发展壮大,还能解决周边农户务工,带动蔬菜、粮食种植等产业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现代物流园发展前景广阔,对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具有重要作用。”蓝毅代表说,南川应该瞄准渝南黔北交汇和重庆南向通道的区位优势,抢抓渝湘高速复线即将带来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要在智慧物流园建设上下功夫,科学规划物流站点,创新开拓物流市场,抢抓市场份额,争取把南川建成市级物流枢纽园区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物流节点。
如何做靓做响大健康产业?何川代表说,区委报告提到要推进环金佛山、山王坪、乐村、大观等片区开发,建成八大康养旅游综合体,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整合相关资源,可以利用山王坪现有的基础条件,整合三泉镇、水江镇等高山一线的资源,统一规划打造康养产业,建设医疗、教育、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形成一定规模,打造康养特色小镇。
袁仕宏代表建议,要严格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抓好企业培育工作,加大引进企业的力度;要在“质”上下功夫,多引进智能化、信息化方面的企业落地南川。
构建文旅融合的景城乡旅游格局
“听了区委报告,我心情非常激动,报告蓝图绘就、路径明晰,催人奋进,让全区人民对未来五年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也让我倍感责任在肩,任重道远。”曾祥友代表说,文旅融合是南川同城化发展的优势领域,要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突出景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文旅融合水平,增加优质文旅产品供给,让“金佛山·福南川”更加响亮。
“听了报告、细读了报告,感慨万千。这五年,南川干了很多大事、难事、啃骨头的事,发展成果显著。”杨国华代表说,过去五年,最令人振奋的就是解决了金佛山经营管理体制问题,必将推动金佛山旅游更好发展。他建议,要趁着大好机遇,加快旅游业发展,下足功夫提升金佛山旅游接待能力和接待质量,使之与5A级旅游景区相匹配,让金佛山真正成为人人向往的旅游之地。他还建议,要多向和金佛山旅游资源相似的知名旅游城市学习,开发具有南川特色的旅游产品,让四方游客成为南川旅游的营销员,真正做到文旅融合发展。
鲜光绪代表认为,报告政治站位高、思路准确、目标实在、凝聚人心,全面概括总结了南川过去五年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南川今后五年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明晰了发展路径、夯实了发展基础,充分体现了区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发展的政治担当。建议进一步加强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巩固景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把南川打造成为近悦远来的旅游目的地。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生态是南川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如何让南川底色更亮、颜值更高成为代表们关注的话题。
“我们要牢牢守护森林屏障,抓好生态资源保护。”王彬代表说,生态优势就是发展优势,守护好了绿水青山就能创造金山银山。守护生态,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不容半点瑕疵,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做大做靓森林经济。
唐军代表表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高水平协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紧盯建设美丽宜居后花园目标,化机遇为优势,变压力为动力,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主责主业,以守牢生态环境安全为工作底线,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争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让南川真正成为美丽宜居的主城都市区后花园,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熊华川代表说,南川茶叶品种多、规模较大,茶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较好,建议集中资源培育做强“南川茶”,一方面做大茶叶规模,提升茶叶品质,更重要的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周超代表说,要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本次党代会精神,努力找准定位、谋划发展,进一步加快发展康养旅游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李廷权代表表示,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方面要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常态实施动态监测、预警响应和帮扶,筑牢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三优禀赋”和“三富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以当地特产特色为抓手,扩展乡村旅游、民宿等产业,激活乡村自身“造血能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让改革创新为发展赋能增效
“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金强代表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带给了南川前所未有之机遇,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发扬改革开放创新精神。只有不断开放拓展空间和平台,才能助推南川走上更大舞台,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以创新增添动能,持续加大对高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只有培育出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才能赋能南川经济高质量发展。
“‘放管服’改革的成效,直接影响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劣。”姚涛代表说,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就要进一步转变提升服务观念,越是发展任务重,越要提升政务服务的思想自觉,只有群众和企业真正感受到了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才会选择落户南川、留在南川。他认为,要大力推进一窗综办、一件事一次办、最多跑一次、零材料审批和不见面审批等,大力推进川渝通办和跨省通办,争创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
“工业发展离不开企业和人才,我们要以改革创新思维抓好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李梦华代表说,南川经济只有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才能实现超越和崛起。发展的基础是改革,要从招商引资上改革,转换新模式,吸引更多大企业、科技企业落户南川。在人才引进上改革,创新机制体制,营造人才成长环境,把更多科技人才留在南川。创新服务观念,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
“乡镇基础设施仍然是城镇化建设的短板。”张仁俊代表说,要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期待,就要在提升乡镇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上下功夫,加强乡镇市政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提升集镇市容市貌;增加通村、通社的公共交通投入,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加强农村垃圾治理,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南城街道地理位置特殊,既有城区,也有乡村,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李先禄代表对报告中提到的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尤为关注。他认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既要有德治,也要有法治,要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离不开法治社会的建设。李琼代表表示,作为政法战线的党代表,将积极履职,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提升新时代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从严治党为发展保驾护航
黎贵友代表说,区纪委工作报告客观总结了过去五年全区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取得的进展、成效,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源头防范,一手抓监督查处,措施实、成效实,是推进党的建设必要的保障。
赵耀代表说,过去五年,我区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持续巩固,拒腐防变意识显著提升,担当尽责干事氛围持续浓烈。
程文力代表认为,要强化政治监督,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发挥纪委监委监督保障执行作用,忠实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以强有力的监督,坚决纠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四风问题,坚持严管有力度、厚爱有温度,既全面从严又注重“三个区分开来”。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有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