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山下的半溪河穿过县城,汇入石牛河。跨过半溪河的南门桥前面,屹立着一座鳌头峰,这里是南川儿女的“文化摇篮”——先后为隆化书院、第一高小、简师、县中、师中校、简师附小、南极中心校所在地。
一、反饥饿、争温饱的斗争
1946年夏,国民党政府为了内战的需要,大肆勒派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引起物价飞涨,教职员工生活极端困难。4月1日,县委发动文凤乡教师在《南川日报》上发表《文凤乡各校教师呼吁:教师伙食无着落,吊起铁罐做钟打》一文。各路教师纷纷涌进县城,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揭露教育科长刘垂辅不学无术,任人唯亲,培植党羽,克扣教师工薪黄谷等行径。县教育会召开全县教师代表会,一致决议实行罢课请愿。将教师分为南、北、东三路,组织教师、学生队伍轮流进城示威游行,并邀请县议员、《南川日报》记者和各机关代表在仁社图书馆召开座谈会,说明教师罢课请愿理由,要求提高工资。为平息事态,县参议会决议增加一月的工资,令各乡公所补助每个教师大米3斗5升。轰动全县的教师“反饥饿、争温饱”斗争取得了胜利。
1946年秋,国民党县政府以经济困难为由,停拨四川省立南川师范学校全体师生的公费口粮,引起广大师生不满。中共南川县委决定以师五班的党员和积极分子为骨干,带领师中校400余名同学进城示威游行,高呼“我们要吃饭”“反对打内战”“我们要生存,反对克扣师生口粮”等口号,张贴“打倒蒋介石”、“打倒贪官污吏”等标语和漫画。县政府迫于广大师生、群众的压力,如数拨给师范学校师生的口粮,还罢免了县教育科长刘垂辅。
1948年夏,共产党员金全铸发动教师杨治林、学生鲜文福等创办油印小报《清道夫》,揭露师中校贪污学生伙食费、训育主任王承杰侮辱女生等丑行。校方即挑起校友会声讨《清道夫》,妄图反攻。师生们宣布罢课,与学校当局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迫使校长下台、王承杰离县,师中校又一次取得反迫害、争温饱斗争的胜利。
二、反迫害、争民主的斗争
1946年2月,重庆较场口事件消息传到南川,向国灵与直七院院长杜彦桐商议决定,组织马鞍山直七院师生开展示威游行,高呼“严惩打人凶手”“坚决要求政府切实执行政协决议”等口号,打响了反迫害、争民主的第一炮。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叶挺等由重庆乘飞机返回延安时,不幸在山西省黑茶山遇难。直七院师生召开追悼大会,向国灵宣读刊登在《新华日报》上的《四八烈士遇难消息》,师生员工们哀痛万分。
1947年5月20日,南京、上海等地的学生代表6000余人到南京举行联合大游行示威,遭到国民党军警的残酷镇压,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五二〇血案。南川学校师生举行示威游行,声援南京学生。国民党南川县特委会情报组长唐心一到师中校兼课,任命特务王承杰为训育主任,对学生作文、壁报、言论进行监视,强化对简师校的控制。师五班学生以谭振武为首创办《三六画刊》,贴出讽刺当局的漫画,被勒令停刊,又办了《三六级刊》《郁雷》等刊物,刊登揭露学校当局贪污腐化、压制民主的文章。1947年秋,师七班组织了春普文艺社,创办《春普文艺》壁报,刊出张正邦写的《天将晓》一文,遭到训育主任王承杰压制,勒令停刊,并开除主办人的学籍,激起师生的愤怒而举行罢课斗争,迫使校长张挺猷宣布王的处理作废后学生才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