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出实绩》我区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发布时间:2021-06-22 09:39:23 来源:南川网
新闻摘要:   编者按  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我区始终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

 

  编者按

  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我区始终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各级各部门深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参加一支志愿队伍、作出一份岗位承诺、提出一条发展建议、认领一件民生实事的“四个一”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党员进村社”志愿服务活动,党员主动亮出党员身份、亮出庄严承诺、亮出服务标准、亮出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岗位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我为群众办实事”送到群众家门口、办到群众心坎上,不断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本期“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以实干出实绩”专栏,将我区各级各部门在问需于民、为民服务、为民解忧等方面的成效、经验和做法进行展示,与广大读者共同感受党员的先锋模范风采。

  区政务服务办 党员带头服务 解决民生诉求

  “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们在资金最困难的时候,及时获得贷款支持,渡过了难关。”最近,渝南黔北花木批发市场正在筹建二期工程,在区政务服务办的帮助下,成功申请到了一笔银行贷款,为此,该企业负责人李仕建感激不已。

  今年,区政务服务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组建了一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问计于民、实地走访,找准查实解决民生实事的短板和弱项,真正做到植根于民、服务于民。

  渝南黔北花木批发市场面临资金问题,正是区政务服务办企业服务科科长朱涛在实地走访企业时了解到的。朱涛是区政务服务办党员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根据党员志愿服务任务安排,他每周要到基层了解企业发展困难,协调解决矛盾诉求。

  了解到企业急需资金支持,朱涛第一时间将入驻区政务大厅金融街的七家银行与企业进行对接,并帮助企业优选了一家贷款政策最实惠的银行,最终帮助企业获得了700万元贷款,确保了二期项目顺利实施。

  “区政务大厅以便民利企为目的,不仅是行政审批的前沿阵地,也是服务发展的战斗堡垒。”区政务服务办党组书记、主任姚涛说,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区政务服务办党员志愿服务队改变过去“等群众来办事”为主动对接市场主体和民生项目,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流程、全方位服务。

  为切实解决行政服务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区政务服务办一方面实地走访了解群众需求,另一方面强化“互联网+督查”,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将群众反映最多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问题,按照融资贷款、项目进度、遗留问题等12个大类,列出了“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了具体内容、目标要求、工作措施、进度安排、责任人等。并由班子成员带队,聚焦问题,强力推进,确保问题清单“清零销号”。

  为推动党员志愿服务走深走实,区政务服务办党总支组织机关支部和大厅4个临时党支部,广泛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亮作为,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推行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记者 罗苑瑜

  区工业园区管委会 党员到一线 服务“零距离”

  6月18日一早,区工业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杨便前往重庆铝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了解最近的生产经营情况。

  铝器时代主要研发高强度、轻量化的新一代铝合金产品,产业链覆盖了合金成分设计、热挤压、精加工、喷涂到检验,产品涵盖电池托盘、铝合金车厢、汽车尾板、高强度结构件、工业型材、高铁部件、军品等领域。

  目前,该公司研发厂房和食堂已完成主体建设和装修,但因消防未通过验收,影响投入使用及房产证办理。工业园区了解到该企业的困难后,专门邀请区住建委消防科工作人员前往该公司指导厂房建设及消防设施配置工作,并逐一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有效推进厂房和食堂的使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园区对我们的帮助。公司投产后,出现订单增多,需要大量工人的情况,园区了解到我们的困难后,积极联合人社局、各乡镇开展招聘,并利用乡镇赶场日开展现场招聘,解决了我们的用工难题。其实,小到招工,大到联系订单,园区都会及时为我们分忧解难。”该企业行政人员陈竹介绍说。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实行“保姆式”服务助企业发展,党群服务中心每一名党员负责联系十多个企业,每周都会到企业现场走访不低于3次。

  “从企业入驻园区开始,我们便采取‘一对一’定点服务模式,专人专班全程跟踪服务入驻企业,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手续办理、用工、土地、资金、用电、用水、用气、交通、职工住房等问题。”陈杨说。

  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区工业园区管委会以“我为企业办实事”贯穿服务企业全过程。发挥党支部书记领头作用,推动各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在助推企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实行“线上+线下”融合服务,采取上门服务、在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代办服务窗口、开通智慧园区服务平台等方式,让企业少跑路、干部常跑腿、数据多跑路。积极搭建平台载体,常态化开展“上门问需”服务、安全服务和技术指导培训等主题实践活动,集中帮助企业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记者 梁向红

  区税务局 把“问题清单”变“服务清单”

  “感谢你们,这笔留抵退税款犹如及时雨,有效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保障了生产的正常运行。”日前,重庆市中涪南热电有限公司困扰多时的流动现金短缺问题在区税务局党员帮扶小组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对此,该公司财务经理兼总会计师余静代表公司向区税务局表达感谢。

  重庆市中涪南热电有限公司是一家热电联产企业,致力于打造“矿山—氧化铝、煤—电一铝—铝加工”完整产业链,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电力的生产和销售、热力生产和供应、再生资源加工和销售等,当前公司新完成股权收购,加之煤炭等原材料费用上涨,现金流比较紧张。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区税务局聚焦“我为纳税人办实事”,在每个税务所组建了“专家组+管理员+志愿者”党员帮扶小组,深入全区重点税源企业,开展大走访行动,深入园区企业“开门问计”,以座谈会、调查问卷、车间走访等形式,广泛听取企业诉求,深入查找税收管理服务中的短板弱项,一对一、面对面解决企业难题,向企业开展定向服务、定制服务。同时,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企业实际状况,聚焦纳税人缴费人反应强烈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举措,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针对中涪南热电有限公司的实际问题,走访组结合企业实际,积极为企业宣传银税互动等融资举措,并详细讲解该公司可能适用的税费优惠政策,为企业财务人员梳理申请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需要准备的材料及办理流程。前不久,该公司申请的862万元留抵退税顺利到账。

  针对区人民医院职工人数多的情况,帮扶小组上门帮助解决医护人员个税申报问题;6月1日出口退税整合系统上线首日,党员帮扶小组走进重庆市超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辅导财务人员进行系统填报;为金山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解决房屋租赁无法取得发票账务处理事项……据了解,4月以来,该局对全区315户重点税源企业“问计问需”,广泛听取企业诉求,深入查找税收管理服务中的短板弱项,建立问题收集、分办交办、销号管理等工作清单,以实际行动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截至目前,已走访重点税源企业287户,收集意见建议100余条,帮助纳税人答疑解惑400余次。

  记者 刘晓娟

  区惠农文旅集团 “三化”促落实 党员服务在一线

  帮助村民提升蓝莓种植技术、提前完成碧潭幽谷清淤工作、为拆迁区域居民宣讲政策、关心困难群众……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区惠农文旅集团70余名党员紧紧围绕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的工作要求,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志愿服务。

  6月18日,大观镇铁桥村4组村民唐凤青一大早便来到惠农蓝莓产业示范基地工作,45岁的她不再需要进城务工,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就业,唐凤青说:“全靠他们教了我蓝莓管护技术,才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

  今年,区惠农文旅集团在大观镇建设1000亩蓝莓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采用全基质无土栽培技术,并利用智能化水肥滴灌系统,进行精细化管理。

  智慧化农业的发展对日常管护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不再是村民熟悉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种模式。为了让村民学习到先进的管护技术,蓝莓基地的专家团成立党员帮扶小组对村民进行蓝莓管护培训,党员帮扶小组成员杨鲤说:“只要村民愿意来学,我们随时可以教,学会以后就直接在这里上班。”在他们在帮助下,当地30余名村民成功在蓝莓基地找到工作。

  据了解,区惠农文旅集团把“专业化、项目化、常态化”的工作要求融入党员日常工作中,专业化即利用熟悉农业技术、拆迁政策、规划设计等专业团队的力量,帮助村民解决农业技术学习、房屋拆迁政策宣传、房屋改善出谋划策等老百姓面临的难题;项目化则发挥各个岗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榜样积极推进我区重点项目建设;常态化则是以党员为引领,在景区景点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

  记者 聂灵灵

  木凉镇 志愿花开“红艳艳”

  如今的木凉镇汉场坝村,篱笆下金黄色的野菊花争相盛开,农家小院里用废旧瓦罐制作而成的多肉盆独具特色,还有院子一角的实木吊椅、石桌、青石板、石栏杆……处处皆景逐渐成为这个村庄的真实写照。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家都很开心,不仅生活质量提高了,还吸引了很多游客。”该村4组村民韦济模感叹,村里的人居环境改变很大,原来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红砖房,而且有些还在院坝搭建彩钢棚、围圈养殖牲畜、房前屋后堆砌木柴,乱糟糟的,哪有现在的好风景。

  为了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今年,该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依托由镇村组党员干部组建成立的“红鞋儿”喇叭队,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在汉场坝村就如何搞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并在成功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之后对当地乡村旅游带来的积极作用向村民进行反复宣讲,同时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带头开展大扫除,在农户门前展示“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美丽庭院”评比结果,在院坝醒目的位置设置坝坝心语,以笑脸墙的形式展示党员、产业带头人、孝善典型、志愿者等各类人群照片和愿景、心语,激发村民的参与感和自觉性,都是喇叭队的重点工作。

  “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拆掉鸡棚、菜园地围墙,改造成景观墙,改善环境卫生,还积极配合村上推行积分制,参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韦济模说。

  不仅是汉场坝村,木凉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还对村民的房屋外立面进行整治,打造了卫生庭院,改造了卫生厕所,在此基础上,还利用农家原始的石磨、石凳、竹栅栏等原材料,打造农家小景,美化人居环境。

  除了“红鞋儿”喇叭队,该镇还依托产业协会、妇女之家、老年协会等力量,组建了“巧农夫”帮帮队、“花仙子”暖心队、“夕阳红”互助队3支特色志愿服务队。4支服务队共同聚焦群众需求,通过党员志愿服务,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乡风文明。记者 梁向红

  区疾控中心 用责任筑牢群众健康安全屏障

  “滴滴滴……”6月1日凌晨2点,区疾控中心疫苗库房灯火明亮,疫苗管理员手里的扫码器不断的响起,刚到的一批疫苗完成信息登记、扫码入库。随即,由党员带头的疫苗接种专项服务队,立即进入配送流程,填写疫苗出库单、扫码出库、分箱包装,最终所有疫苗在服务队的配合下,全程冷链安全运达全区各接种点。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区疾控中心党支部便组建了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卫生消毒、健教宣传、综合协调、后勤保障6支党员先锋队,筑牢我区疾病防控工作。

  目前,区疾控中心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按照上级要求围绕信息宣传、技术指导、疫苗配送、异常反应处置等,投入到疫苗运输和接种工作中。截至6月18日,区疾控中心已累计配送新冠疫苗41批次36.22万剂,全体党员干部24小时待命,有力保障全区新冠疫苗及时供应。

  除了做好当下最重要的疫苗运输接种工作,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区疾控中心还将党建和业务、党建和服务深度融合,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王丽华是该中心检验科工作人员,今年,为确保我区市场中的食品安全,王丽华立即加入到培训医务人员采集食品、环境等样本的工作中,她每天不仅要前往医院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采样、如何封存样本、如何做好个人防护等工作进行培训,还要做好生活用水、食品风险、职业卫生场所的日常检验检测,常常忙得来不及吃饭。在南平镇一建材厂,公卫科党员陈御宇在走访中发现,该厂破碎机附近的工作环境噪声大、扬尘多,对工人身体健康存在一定影响,他立即对该厂提出建立封闭操作间、加强耳鼻口防护的建议,同时向工人们宣传职业病防治的知识,直到情况好转……

  在区疾控中心的重点工作中,记录着这样一段话:“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垂范、党旗领航,充分发挥党支部先锋队作用,不断夯实基层战斗堡垒,筑牢疾病防控屏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该中心党员干部职工将这句话当作工作信念,用行动践行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走深走实。记者 聂灵灵

  灌坝社区 民生“龙门阵”里听民需解民忧

  “垃圾清理了,环境变好了,我们都能在家属院坝子里歇凉了,很舒服。”6月16日,东城街道灌坝社区质监局家属院,正在树底下乘凉的居民张阿姨看着如今的家属院发出惬意的感叹。

  质监局家属院是一个老旧小区,没有物管。一直以来,小区居民心里都有一根“刺”——小区没有垃圾桶,平日里垃圾经常成堆,气味难闻,居民对此苦不堪言。

  但在前不久,困扰居民的这根“刺”被拔除了,不仅看不到乱堆乱放的垃圾,目之所及的是绿树成荫的干净小区,垃圾桶安放在显眼位置。

  今年,灌坝社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结合我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了由社区党委牵头,党支部、党群互助小家采取每周一次进小区楼栋,通过摆民生“龙门阵”的方式,面对面听民声、知民意,并依托“好邻居”党群志愿服务队、党群互助小家、红色帮帮团等,想方设法为民解忧。

  前期,黄金海岸党支部在质监局家属院摆民生“龙门阵”时,小区居民反映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小区没有垃圾桶、没有保洁人员,导致小区垃圾经常成堆的问题。

  黄金海岸党支部将问题反映到社区,社区干部到现场查看并拟定了办理方案。当天,黄金海岸党支部党群志愿者和部分共青团员,就前往质监局家属院开展小区清洁、垃圾清扫活动,为该小区调整安排落实了保洁人员和垃圾桶,小区居民反映的诉求得到了及时解决。

  “有所呼就要有所应,有所盼就要有所为。”灌坝社区党委书记杨勇说,通过摆民生“龙门阵”的方式,身入群众、心入群众、深入群众,面对面了解群众最急、最盼、最想的事,精准施策,精准服务群众,解决群众的民生困难问题。自社区开展摆民生“龙门阵”以来,该社区共为群众解决所需30余件。

  记者 刘晓娟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