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出实绩》我区各级各部门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成效
发布时间:2021-06-16 10:04:37 来源:南川网
新闻摘要:   区发展改革委:  想方设法解难题 千方百计助发展  6月13日,水江镇山水村风电场项目基地,一座

 

  区发展改革委:

  想方设法解难题 千方百计助发展

  6月13日,水江镇山水村风电场项目基地,一座座高大的风力发电机组矗立在山巅,巨大的风叶不疾不徐地转动着。

  这是我区风力发电项目风电场之一,目前,该风电场已完成所有风机基础的开挖,升压站也已建成投运,敷设集电线路26千米,吊装完成22台风机机组,吊装完成率78.57%,其中18台机组并网发电,并网发电率64.28%。

  可在前段时间,位于山水村的风电场却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还差点耽误了工期。

  据区发展改革委能源科相关负责人卓云彬介绍,今年,当地S206道路升级改造施工,需要多处多时段进行断道施工,可风电机组需要从山下运到山上,必须经此路段运输,断道施工使得风力发电项目叶片、塔筒等运输车辆通行受到影响,导致3套叶片、2套机舱、2套塔筒积压在水江设备场,同时山上4辆塔筒运输车、3辆叶片运输车无法返回进行设备倒运,造成机组吊装停摆,影响了工期。

  “一个是涉及群众出行,一个是区内重点项目,两个工程都耽误不起。”卓云彬说,得知消息后,区发展改革委第一时间会同交通、公安、属地政府、施工等单位现场办公,协调公路建设与车辆运输问题。

  “经协调,双方最终采取错时施工和运输设备的方式,既能保障道路升级施工,也能保障风力发电项目顺利推进。”卓云彬说,协调成功后,山水村风电场利用道路错时施工时间,抓紧机组设备运输,抢抓工期,最终顺利赶上进度。截至6月1日,该风电场完成了总工程量的80%。

  为香树岭风电场项目取得武隆区相关乡镇的用地、防火通道、林地手续批复,使得项目能够顺利推进;为页岩气平台勘探项目申报页岩气开发利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工作;为东胜至大有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与涉及乡镇共同协调占地问题,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区发展改革委注重成果转换,将党史学习与推动发展改革工作一体谋划、一体推动、一体落实,积极发挥协调、调度、保障、服务、建设作用,进企业、跑工地,千方百计为重点项目纾困解难,推动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助推南川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 刘晓娟

  区生态环境局:

  抓好污染防治 守护绿水青山

  6月7日,区生态环境局组织工作人员前往肖家沟水库,对该水源地视频监控安装工作开展现场指导,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确保我区水源地视频监控安装工作顺利推进。

  6月8日,区生态环境局与兴隆镇、区经济信息委对两家拒不整改的非法石料搅拌站进行联合执法,在向其企业负责人阐明了相关政策法规后,依法实施了断电,并贴上封条。

  区生态环境局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环保领域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在饮用水源领域,区生态环境局以保护和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为核心,对城乡所有水源地规范安装隔离网、标识标牌,并对城市集中式水源地、乡镇万人千吨集中式水源地加装视频监控,从源头保障百姓饮用水安全;在粉尘污染治理中,该局采取“人防+技防”相结合方式,一方面加大巡查力度,盯紧全区施工项目,发现一起治理一起,另一方面使用扬尘治理监测监控、雾炮机等设施,有效治疗扬尘污染。

  同时,该局通过畅通环保投诉电话,面向社会开展“开门问计”活动等,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掌握群众所盼。梳理出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列出重点整治清单,并落实牵头科室、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倒排“工期”、打表推进。今年以来,该局共查处环境污染案件55件,处理办结信访投诉纠纷320余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

  记者 罗苑瑜

  石墙镇:

  当好群众贴心人 办好群众身边事

  “等步游道修好了,我们不仅来回过路方便了,而且有了休闲散步的地方。”6月11日,看着正在修建的河滨步游道,石墙镇居民陈青说。

  据了解,这段在建的河滨步游道,过去由于背街,一直是一条很窄的小路,由于年久失修,杂草丛生,不能正常通行,这让不少需要去石墙集镇的村民宁愿选择从老街方向多走一段时间,也不愿走这条近路。

  如今这条步游道修通后,不仅会缩短集镇广场至老街的距离,还能方便老街和汇仓村1、3、4组村民出行,该镇副镇长张群介绍,步游道建设完成后,该镇将对步游道安装护栏,栽花植绿,为居民打造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该镇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逐渐将人居环境整治和便利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相结合,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我们充分利用院坝会、日常走访宣传、集中宣传等时机,收集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烦心事,累计收集20余件,其中,修通集镇广场至石墙老街的河边步游道是群众的心愿之一,我们率先把这个事情提上了日程。”该镇党委书记陈伟说。

  下一步,该镇将结合中心工作,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持续巩固“国家卫生镇”创建成果,推进“林旅融合示范镇、丘陵农业样板镇”建设进程,以党史学习教育促中心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梁向红

  区住建委:

  建设城市管网 提升内在品质

  6月11日,记者在金科世界城小区路段看到,工人正对该片区实施雨污管网建设。

  区住建委建管科科长李建川介绍,目前,我区正抓紧推进完善城镇雨污管网建设,通过实施雨污管网建设,实现雨污分流,让雨水下河,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有效解决城市内涝,治理污水排放入河问题。

  今年以来,区住建委提前实施城市排水管网疏浚工作,先后处理案件492件,累计完成城市雨水井清淤305座、污水井清淤16座,更换雨水篦子224套,雨污井盖41套,管网疏浚2.01公里,清淤总量390立方米,保证了城市排水管网安全通畅运行。同时,进一步补齐雨污管网基础设施短板,全年计划实施城镇雨污管网建设近40公里,包括城区9.4公里,乡镇30公里。

  李建川介绍,城区部分,将重点围绕鸟巢海湾、农贸市场、南大桥等5个下河口,开展管网溯源改造。目前,正在实施滨湖公馆下河口金科片区管网溯源改造、文凤片区污水管网改造、九鼎山小学周边内涝点治理、市民广场下穿道内涝点治理、城北污水处理厂厂前调蓄池修建。截至目前,城区已经整治完成7公里。乡镇部分,编制完成大溪河流域段雨污管网建设项目方案、可研和初步设计的招标文件,已挂网招标;有序推进各乡镇、老集镇污水管网建设,完成南平、中桥、鸣玉、兴隆等乡镇污水管网建设16.4公里;加大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改造,正在实施福寿、河图、乾丰、白沙、神童、兴隆等6座镇级污水处理厂的工艺升级改造,目前6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工艺升级改造,正在进行试运行调试,力争7月底全部投入使用。

  据了解,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该委将进一步建立排水管网智能化监管系统,加强巡查频率,同时对雨污水管网私接、错接等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为群众营造更好生活环境。

  记者 梁向红

  水江镇:

  “保姆式”服务 助力项目建设

  水江镇内的乌杨溪大桥是连接该镇双河社区7、8、9组及梓潼村的重要通道,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桥。但由于资金不足,该桥迟迟未能改建。

  今年,结合高铁项目在辖区实施,水江镇争取区级相关部门支持,汇聚各方力量,联合中铁十八局在原址重建钢构桥。钢构桥建成后,将方便当地3000余名村民及200余名学生的出行……这是水江镇为民办实事的其中一件事。

  翻开水江镇“两高办”《为民办实事情况记录册》,里面记满了一件件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事情——

  5月6日,解决了高铁建设造成的消坑积水问题,让兴盛社区4组100多名村民出行不再难;

  5月19日,协调解决古城社区5组5户居民房屋因高铁建设受损问题;

  5月31日,协调解决宏图村5组高铁建设楠竹山隧道出口炮损矛盾;

  ……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水江镇坚持以深学促实干,以实干出实绩,加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及做好群众服务工作。

  针对农户土地界畔不清争议较大问题,水江镇工作人员会同当事人及村社干部,实地踏勘、重新丈量、还原事实,结合相关政策,反复召开涉及争议农户院坝会,倾听心声,找准矛盾焦点,最大限度平衡大家利益。

  针对部分农业社人均耕地面积过大问题,工作人员积极联系指挥部及相关区级部门,专人专班重新核实该社土地二调及三调面积,重新核实村社人口,在此基础上,多次反复宣讲政策,分人分批入户讲解,攻坚克难。

  针对镇内大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该镇实行“一线工作法”,提供“保姆式”服务,及时与工程施工单位协调对接,建立健全联动机制,消除梗阻,助推重点项目建设“换挡提速”。

  在全镇的努力下,目前已完成渝湘高铁、渝湘复线高速公路项目红线内交地约1300亩,临时用地约623亩,拆迁房屋74户约2万平方米,镇内7处控制性工程进展顺利;修复页岩气损毁道路26.3公里,解决了300余户1090人的道路出行问题……

  记者 黎明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