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文化馆开展免费开放培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区文化馆供图

西城街道会峰村通客车后,学生上学方便了。 记者 黎明 摄
区交通局
为群众营造安全顺畅的出行环境
5月21日,记者走在加气站、大铺子等城乡接合部的路上,能够明显发现路域环境的改变,道路两侧的边沟、护栏经过了清理和安装,破损的路面得以修复,原本堆放着的弃土垃圾被清除得干干净净。
连日来,区交通局对多条城乡接合部路域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切实改变了城郊区域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清理加气站至老嘉南段盖板边沟约100米,清除该段公路右侧弃土垃圾400立方米,摊铺该段右侧路肩沥青砼路面约900平方米,新安装安全护栏300米,新安装隆化三小至老嘉南段边沟盖板40余块;新建东胜高速路口至大铺子段护面墙约88立方米,新建沟背墙约76立方米,边沟抹底约900米;清理大铺子至马鞍山段边沟和公路两侧杂草,利用清扫车、洒水车全天对该段路面以及公里碑、百米桩、道口桩、安全护栏等公路设施进行冲洗、清扫作业,同时修补该段破损路面约2000平方米;清理南水路、安平至新桥段边沟以及文凤集镇段暗沟550米,修复该段涵洞8道。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区交通局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深入了解群众需求,梳理出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着力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办实事、着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着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办实事5项重点任务,集中实施一批“急难愁盼”的民生项目,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营造安全顺畅的出行环境。同时,着力推进岗位学雷锋和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推动广大党员亮出党员身份、亮出庄严承诺、亮出服务标准、亮出积极作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除了5项重点任务外,该局下属各单位也纷纷行动起来:区公路事务中心对所辖国省干线公路、在建工程以及办公区域等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先后开展汽车站、校园及周边道路运输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和出租车、公交车车容车貌治理,有效整治货运车辆超限运输、非法改装违法行为。
记者 陈蕗颖
西城街道
把群众幸福指数提升作为“试金石”
“路修好了,客车也通了,去南川城区可方便了。”5月18日上午,西城街道会峰村村民程德秀坐上了从会峰村开往南川城区的班车,言语间满是高兴。
会峰村距离南川城区15公里,海拔700~900米,是西城街道辖区较为偏僻的乡村。早些年,村里有运营的客运班车,但是随着大部分村民外出务工,村里在家人口数量减少,本来就班次很少的客运车辆因为赚不到钱,停止了营运。
2020年,会峰村连接沿塘到福寿的通村公路改造完成,将这段路拓宽到6.5米,并进行了路面油化,通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因为没有客车通行,村民出行、学生上学都依靠搭乘社会车辆或骑摩托车。
今年4月,西城街道党工委主动联系客运公司,反映群众的诉求,同时积极配合解决客运公司开通该条客运线路有关事项。
4月23日,南川城区到会峰村的客运班车恢复通车。每天3班,往返6趟,解决了该村2000多人的出行,特别是村里20多名在沿塘小学读书的学生出行问题。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城街道将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当作“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绩的“试金石”,用责任和行动深入一线解决群众最急最盼的民生实事。创新思维,强化督考机制,坚持边学边用,坚持服务为民,精心开展“办好实事惠民生”行动,切实把学习教育转化为实践成效。
同时,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西城街道结合村(社区)换届选举“四必谈”工作,组织各村(社区)结合村情社情,制定重点工作55项,拟定“为民服务办实事”30件,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安全感更有保障。
目前,西城街道30件民生实事正逐件落实,如西大街社区“和谐回归园”中建成党支部活动室、邻里客厅、议事院,建立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机制,方便了群众;又如整治夏家巷、果园小区排污管道,完成店招店牌、“牛皮癣”、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全面清理整治,落实1000余家门店“门前三包”责任到位,对开放式小区、背街小巷绿篱全面修建完善等。
记者 黎明
区人力社保局
以“四办”促群众事快办
“档案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没有多头跑,一来就为我把事情办好了!”今年4月,70岁的马淑光在区人力社保局反映自己的档案问题,最终在该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得以解决。
原来,马淑光在2000年经单位办理退休后正式退休,今年已年满70岁的他,按高龄养老金政策,其养老金应有所上调,但是到手的养老金与原来却毫无变化。于是他特意从现居住地涪陵区前往我区人力社保局了解情况,在该局工作人员查询后得知,当初单位在帮自己办理退休时年龄被弄错了。于是他向该局申请修改档案,但他手里除了退休证外没有其他依据。由于马淑光如今在涪陵区居住,上了年纪的他来一趟很不方便,这让他犯了难。
该局退休审核科了解情况后,立即与该局档案室沟通,协助马淑光查找到原始档案,并依据原始档案提出更改申请,让老人的事“一次办成”。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区人力社保局积极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全力推进行作风建设,开展人社服务“四办”行动,具体来讲就是“打包办”:继续重点围绕10个“一件事”实行“一次告知、一表申报、一窗受理、一次办成”,推进每个“一件事”所涉相关服务事项打包办理。“提速办”:聚焦25个高频服务事项,明确办结时限和责任科室,大力推进提速办理。可一次办好、立等可取的即时办结事项;具备条件的要及时转为即时办结事项;暂不具备条件的,受理后第一时间提交后台审核。“简便办”:按照“减证便民”“六个一律取消”要求,进一步梳理证明事项材料,不断推进“能减尽减”。坚持简约服务,抓住受理、审核、反馈等关键环节,整合优化经办流程,加强内外经办衔接,提高服务效率。推进“满意办”:着力培育选拔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服务能手,大力提高人力社保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记者 邓的
区文化旅游委
免费培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这几天,市民李贤宏可是他朋友圈里的红人。上周他发布了一幅自己所作的写意兰花作品,在朋友圈里收获了一大波好评。“一发出来就有很多人点赞,问我在哪学的。其实我以前从来没有学过画画,这些都是在今年文化馆免费开放培训的写意花鸟班学的。”
退休两年的刘茂芹也是免费开放培训的受益者,她通过培训接触到了插花,5月19日课上的作品一带回家就得到了家人的夸赞。为此,还带动了身边的朋友也跟着学习。她告诉记者,培训不仅丰富了她的业余生活,还提升了自己的文化修养。
不仅有写意画和插花,在区文化馆开展的2021年免费开放培训中,共开设了瑜伽、葫芦丝、花道、书法、少儿科幻画、少儿主持人等32门课程,区内热爱艺术的市民,有无基础均可报名学习,该培训分为春、夏、秋三次,今年春季已经有1023人参加培训。
李贤宏说:“这可比打麻将有趣,现在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了!”
城里的市民受益了,乡镇的居民也没落下。乡镇正在开展的全民艺术普及下基层培训更是坚持“精准点单式”。区文化馆馆长曾德刚介绍,各乡镇(街道)深入村(社区)广泛听取群众对文化培训的需求,向区文化馆内报送他们希望开设的培训课程、培训形式、开设时间及开设建议等,文化馆根据各课程的报名情况,统一组织,分类开展培训,并选派馆内优秀专业干部及社会上相关艺术专业中有较强业务能力的人员授课。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区文化旅游委将广泛开展为民惠民服务活动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载体之一,不断丰富城乡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养。截至目前,已完成送流动文化服务进村(社区)48场。
记者 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