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漫步东街寻找记忆 摄/汪新

记忆墙用老物件追寻过去的时光 摄/任前蔚

“穿越”回上世纪的老街区 摄/汪新

做旧复古的商家招牌成为街巷风景 摄/汪新

家庭记忆馆再现昨日生活场景

夜幕下的东街灯火辉煌
东街回来了!南川城更好耍了!2021年春节,南川人奔走相告,外地人纷至沓来,南川东街以日均5万人次的客流量,刷新了南川单个旅游景区日均客流量的历史峰值,成为重庆春节旅游的一匹“黑马”。
东街,曾是车水马龙的南川“城心”,一度萧条却承载着众多南川人的青春乡愁。近年来,南川区委、区政府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立足“三优”禀赋,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创新打造东街文旅商业综合体,补齐了城区无爆款景点、缺旅游业态的短板,在全区构建形成“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的景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向着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张景城乡融合发展的精彩答卷
2018年5月,市领导调研南川时指出,南川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优厚,要努力提高金佛山含金量,推动文旅融合、景城一体发展。
市里有要求,南川抓落实。金佛山、山王坪、龙岩城等景区景点相继改造提升,通过“魅力中国城”、全市“双晒”等平台美名远播,“金”字招牌闪闪发光。“十二金钗大观园”花开四季、各有特色,支撑起全域旅游的大半壁江山。城呢?如何吸引景区游客进城过夜?怎样将景、城、乡之间的壁垒打通,促进三者深度融合发展?
东街项目应时而生。东街,曾是南川“城心”,刘邓大军经由这里入城,解放路赫赫有名。学校、医院、商铺、教堂散布四处,车来人往熙熙攘攘,不到东街不算进城。然而,随着城市发展,新城西向、东向延伸,各种业态随之搬离,东街日渐凋敝。改造东街,成了几代人的夙愿。
经过多方调研论证,2019年3月,定位为“文旅商业综合体”的东街改造项目正式开建。在保持原有空间肌理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市场、学校、厂房宿舍、仓库等存量建筑实施最大程度的保护开发,对周边其他建筑进行风貌性重建,植入文化内容,加入文旅产业,以市民最真实的生活样板为蓝本,打造以小镇青年文化记忆为核心的文旅商业综合体。
2021年初,东街顺利试运营并迅速成为南川旅游市场的一大“爆款”,彻底弥补了南川过去“景强城弱”的短板,变游客“不进城、不过夜”为过夜游、深度游。
前不久,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利用存量闲置房屋发展旅游民宿试点方案》,鼓励市内各区县高效利用城乡存量闲置房屋资源,科学打造高品质、差异化、体验式旅游产品。而东街项目正是南川区活用城市存量、激活老城资源的先行先试和典型案例。
一次打造城市文旅新地标的生动实践
不同于其他的旧城改造项目,东街项目摒弃了大拆大建、推倒重来方式,遵循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在微改造上下足绣花功夫,保留原有建筑风貌,以传统语言讲述东街故事;植入文化IP,延续城市文脉;培育现代业态,让不同年龄不同喜好的游客都能尽情畅游;创新运营模式,引进国内一流运营团队策划、设计、运营一体化管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经过精心规划、高标准打造,东街不仅成为南川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更完善了南川旅游供应链,提升了价值链。
东街不是古城,而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西南小城人民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重现。青砖青瓦房,木格子玻璃窗,斑驳的旧城墙,贴满画报的房间……近40年里城市空间发展遗存和大众年代生活记忆,蕴藏在街区布局中,留存在一间间古朴的房子里。
整个风貌街区占地120多亩,涵盖了学校、市场、宿舍等时代记忆场景,规模如此之大、场景如此齐备的同主题风貌街区,在西南乃至全国都首屈一指,符合旅游“要么第一、要么唯一”的吸引力要求。
风貌,是吸引人来打卡拍照;文化,则可以让人流连忘返、细细品味。东街通过设置家庭记忆馆、东街文创菜市、校园主题乐园等文化体验场景,将“年代”这一文化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老一辈的游客,在这里体验记忆和乡愁;新一代的游客,在这里感受时尚和潮流。
此外,东街还通过设置非遗展示馆、中草药广场等场景,巧妙地将南川的山水文化、草药文化、非遗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也植入其中,让游客在沉浸于“时光穿越”之余,还能体验到南川多元的地域特色文化。
完备的现代业态,让旅游要素更加丰富。这里有国内首个引进“开心麻花”的IP街区,以“内外联动、场景活化”的形式,开展跨时空的IP情境互动演艺;有独具创意的废墟主题民宿,将城市废墟元素与旅游住宿休闲相结合;有将攀岩、溜索、高空自行车等极限户外运动巧妙融入城市立体空间的亲子户外体验区;还有深受年轻人喜爱,排队到深夜的VT COMUS CLUB和贰麻酒馆……
围绕“生活、旅游、文化”三大主题,东街内设置有品牌区、地方小吃区、手工产品区、复古文化商业区、非遗商品区、休闲酒吧区等丰富、时尚的现代文旅业态,是东街能够“24小时”吸客、留客的基础和保障。此外,引入中青旅对街区进行“全托管”的运营模式,也为街区的产品更新、客流输入提供了专业保障。
康养游、体验游、深度游,好看、好吃、好玩、好住。在东街,总有一个地方让你印象深刻,总有一个地方让你流连忘返。
一幅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蓝图
“重庆城中金佛山,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里有东街,南川城外有原乡。”
这是南川构建景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也是南川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崭新蓝图。精读一座山,读出金佛山的交通之变、景点之变、体制之变,读出金佛山沉甸甸的含金量。深耕一座城,耕耘东街、尹子祠,耕耘城市文化,耕耘城市管理,耕出近悦远来的三宜之城。心居一片田,居在大观原点,居在盐井梯田,居在黎香湖,大美原乡渐成主城人的第二居所。
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大战略下,作为全市4个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之一,南川将在景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肩负起新的要求和使命。
南川区将始终坚持用好“三优禀赋”,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提档升级、城市文旅综合体打造、大观田园新城建设等方面聚焦发力、持续用力,“一盘棋”推动景城乡融合发展,加快补齐景城乡融合发展短板,探索率先实现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的新路径。
当前,在城区至金佛山“景城一体”旅游经济带建设方面,尹子祠文化公园已建设完工,串联金佛山和南川城的景城大道工程也在加紧建设;在城区至大观园“景村一体、农旅融合”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建设方面,集旅游目的地和集散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大观原点项目已开始试运营,周边配套也渐趋完善。
此外,为了加快面向同城化,突破旅游交通制约,缩短南川至中心城区时空距离,南川正在加速推进“快进、慢游、畅行”的交通体系建设,确保实现“1小时从主城上金佛山”的目标。
如今,“金佛山—城区—大观园”景城乡融合发展布局正加速构建,方圆100平方公里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初见雏形,“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的空间格局更加明晰。
王静 刘廷 图片除署名外由南川区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重庆日报
/html/2021/meitikannanchuan_0426/129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