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镇“十三五”亮点工作回顾

南平镇交通便利,资源丰厚

工业园区南平组团在园企业78家,规上企业22家,园区规上企业产值达49亿元

南平镇深入推进农旅融合,于2020年成功认定为全市四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之一

杉树林安置还房

游客在神龙峡景区游玩

芭蕉种植基地
“十三五”期间,南平镇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镇人民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敢想敢干、苦干实干,奋力抒写工业、旅游、城市“三篇文章”,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呈现出工业经济发展快、旅游开发成效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良好局面,“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顺利谋划,为南平镇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园区建设稳中有进,“第一引擎”动力十足
五年蓬勃发展,工业园区南平组团始终驰骋在发展“快车道”,以建筑现代化和紧固件2个百亿级产业基地为核心,加快完善水电气路网等配套设施。全力保障项目用地需求,五年来共征收土地6000余亩、房屋拆迁800余户共计31万平方米,园区规模已达3.5平方公里。一号重点工程鸿路钢构一期二期成功投产,三期四期建成在即,百亿项目初显峥嵘;实创钢构、亲禾建科、加气混凝土ALC板材和年产80万立方米混凝土加工等20家项目全面竣工投产,投产企业达46家,在园企业78家,规上企业22家。协议引资75.5亿元,成绩斐然;园区规上企业产值达49亿元,“第一引擎”动力十足。
——战贫战疫震撼人心,“六稳六保”奋勇前行
五年来,该镇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要务,大力发展青花椒、茶叶脆桃、富硒葡萄等扶贫产业项目,切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投资2000万元改造C、D级危房1000余户,成功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149.5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从2015年4325.5元增长至2020年18705.2元,增幅332.4%,人均增长14379.7元。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5.4%降至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镇上下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构筑起铜墙铁壁守护南平,积极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
——文旅发展持续推进,勇破困境搏出新路
充分利用“山、水、石、林、洞”等自然资源和宝象寺等人文景观资源的优势,持续推进“3+3+5+N”产业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业+乡村旅游”,深挖苗寨文化,讲好“南平故事”,深入推进农旅融合,于2020年成功认定为全市四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之一,走出了一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特色道路。
——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百年大镇精雕细琢
建设路全面拓宽,兴南大道、兴业大道顺利通车,南平正式进入“二环时代”。爱民广场、文化服务中心顺利完工开放使用;下场口南锦源商住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现已完成平场工程;耀文福星城三期建设在即,杉树林安置还房圆满收尾,172户住进新家靓楼。累计投资1.2亿元完成城镇风貌综合整治、雨污分流、智能交通等市政项目,强力开展查违拆违工作31885平方米,从此告别“脏乱差”。
——惠民实事掷地有声,民生答卷温暖人心
高质量践行“两山论”,木渡河、梅子溪等干支流水体多年黑臭水质得到较大改善,着力推进退耕还林,“黑土煤山”变“青山”;新建农村道路94公里,解决云雾村道路交通历史遗留难题,实现“村村通”“社社通”;新建人饮工程项目10个,有力保障全镇5万人饮水安全,让“南平缺水”的印象成为历史;持续实施“厕所革命”,配齐垃圾清运设施,生活垃圾收运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98%;圆满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荣获国务院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
——遗留问题逐一化解,卸下包袱昂首向前
积极开展采煤沉陷区治理和理赔,着力解决景秀、玉龙等7个村农赔历史遗留问题,妥善推进高寿桥煤矿、平玻厂关闭处置遗留问题,成功化解重点信访矛盾8起,确保社会稳定。通过严把债务举借关口,压缩债务总量规模,科学化解存量债务,于“十三五”收官之际成功实现7000余万元对外债务基本清零,轻装布局“十四五”。
收官“十三五”,开启“十四五”,南平镇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区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做到有所赓续、有所发展、有所展望、有所坚定,努力开创南平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建成“工业重镇、旅游大镇、国家重点镇”。
(本版稿件由记者刘晓娟采写,图片由摄影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