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竹山镇“十三五”回眸

截至目前,车厘子种植面积已达200亩,年产量2万斤 截至目前,车厘子种植面积已达200亩,年产量2万斤

数说变化

近年来,该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对黑溪河集镇段的河道进行治理

实施C、D级危房改造共179户,水、电均得到有效保障,现已全部入住

与特珍食品有限公司签订笋竹购销协议,每年定向采购200吨

“一刻钟”楠竹山交通网络格局日趋完善
“十三五”以来,楠竹山镇重点办好34个重点任务、31件民生实事,全镇经济发展平稳增长,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干部成就感、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党建引领 干群协力挑重担
“十三五”以来,楠竹山镇不断完善基层党建,服务中心工作。提升农家村、水鸭村、锅厂村、杨柳村等村便民服务中心配置,投入100万元建设隆兴村集体经济示范点;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到学习有收获、调研有成果和问题得以落实。
“十三五”期间,该镇推行支部党员“季评制”,机关开展行政效能“四比”促落实活动,通过职工互评、村社干部及群众评议、领导打分评议、重点项目评比、建言献策评比等方式促进党员干部履职担当。全力对软弱涣散的谢坝村党支部进行整顿,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时限、整改措施、整改责任。推进村“一肩挑”工作,采取走访、座谈等形式,逐村进行综合研判,因村采取“组织整顿调整、到龄申请辞职、实绩突出兼任、教育引导改选”等措施。
生态优先
镇容村貌双提升
在河道治理前,黑溪河黑、脏、臭。近年来,该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对黑溪河集镇段河道进行治理,先后治理河堤、护坡、河边步游道1公里。
“十三五”以来,该镇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镇容村貌双提升。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河长制”促“河长治”,持续不断改善黑溪河水质和两岸生态。督促特珍食品厂投入近50万元对工业废水环保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集镇3.1公里二、三级污水管网,投入使用两套日处理污水110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完成黑溪河整治工程和双河场清淤工程,推进黑溪河河道两岸40余户畜禽粪污标准化治理,关闭禁养区内34户家畜(禽)养殖场,实施养殖排污技改300余户,完成畜牧养殖污染治理。自2018年11月以来,黑溪河水质明显好转,各项指标均达到Ⅲ类排放标准。
同时,大力实施“三清一改”专项整治行动,配齐保洁人员和设施,建成垃圾中转点10处,摆放垃圾桶600余个、箱式垃圾箱11个,形成了“户集、村收、镇运”垃圾清运模式;实施“厕所革命”,完成居民卫生厕所改造874户,全部通过验收。
产业蓬勃
美了田园富村民
近年来,该镇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坚持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原则,打造万亩笋竹生态长廊,整体打造楠竹山森林公园,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改造辖区农家乐,打造集康养、避暑、度假于一体的休闲旅游胜地。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引进重庆特珍食品有限公司,深加工地方名特农产品;引进重庆须弥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引导农民制作竹编工艺品,长期订单收购竹编产品,助力脱贫攻坚;鼓励返乡农民工开办竹子加工厂,增加竹子的附加值,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十三五”以来,该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精品产业。引进车厘子、圆黄梨、晚熟李、上海黄桃等精品水果;巩固维护优质稻、笋竹、高山蔬菜等传统生态农业;发展中药材等健康产业。聘请重庆农科院专家进行产业发展指导。通过“进圈入群”“直播带货”等方式进行推介,扩大特色水果知名度。积极申报“三品一标”认证,打响生态特色水果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该镇车厘子种植面积已达200亩,年产量2万斤;圆黄梨种植面积220亩,年产量8万斤;巩固优质稻3000亩、生态蔬菜2000亩;发展黄栀子300亩,黄柏150亩;引导群众自主种植笋竹5000亩,与特珍食品有限公司签订笋竹购销协议,每年定向采购200吨;将竹资源与产业结合起来,开展竹编培训,带动农户销售花篮5000个,农户收入17500元。
基础完善
发展动力后劲足
南水路提档升级后,从南川到楠竹山镇的车程缩短至半个小时。一条条乡村公路,为群众带来了便利的出行,更带来了致富的希望。
“十三五”期间,该镇牵紧项目建设的“牛鼻子”,制定重点项目推进进度牌,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完成了7个村“一事一议”便民路51公里、“四好农村路”94.7公里、公路养护47公里,实现社社通水泥路、户户通便民路;完成了南水路(楠竹山段)7.8公里的基础和附属建设,双河场到东城大铺子4.4公里的提档升级公路建设,“一刻钟”楠竹山交通网络格局日趋完善;整治水库、山坪塘84口,投入303.77万元实施人饮工程12处,解决3060人饮水困难,户户饮上放心水;完成杨柳村、锅厂村、谢坝村、水鸭村2142万元世行贷款农综项目,投入490余万元完成锅厂村4500亩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785.4万元的千亿斤粮食项目已完成55%。
脱贫摘帽
精准施策显成效
“十三五”期间,该镇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统揽其他一切工作的总抓手,结合“五访”行动实施脱贫攻坚“对标对表、户户过关”挂图作战行动,实行驻村干部包村包社包户,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关键指标和饮水安全、收入达标、环境治理、群众满意度等扎实开展各项工作。2020年全镇177户689人如期脱贫,贫困村锅厂村2015年整村脱贫摘帽。实施C、D级危房改造共179户,水、电均得到有效保障,现已全部入住。
硬化贫困户入户道路4090.8米、檐沟2635.7米、院坝311.6平方米。落实贫困户公益性岗位38人。在校大学生学费资助147人,发放雨露资助金88.68万元。采取线上线下等方式多维度开展消费扶贫,拉动170户贫困户增收。落实贫困户低保兜底53户125人。发放小额信贷144户713万元,全镇小额信贷获贷率81.36%。
文体丰富
社会事业多幸福
近年来,该镇建成革命烈士馆,馆内陈列了烈士各类照片、资料和辅助展品。区党史和方志研究室向该镇中心校授牌“南川区党史教育基地”,为全区干部群众、青少年提供了又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十三五”以来,该镇文体事业加快发展,完成楠竹山镇革命陈列室建设,并被授予南川区党史教育基地。全区20余个单位、企业到楠竹山党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市关工委和渝东南11区县关工委领导亲临现场进行指导。完成7个村农家书屋、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和隆兴村“五人制”足球场建设。教育均衡发展,投入100余万元改善校园环境、添置设施设备,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入学率达100%。
擘画发展新蓝图 砥砺奋进新征程
新的宏图已经展开,新的号角已经吹响。十四五期间,楠竹山镇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聚力产业立镇、旅游兴镇、人才强镇、环境美镇,加快打造“南川后花园、幸福楠竹山”。
产业立镇
鼓足群众“钱袋子”
持续扩大车厘子种植面积,采取“基地+农户”模式,规划建成车厘子产业基地2000亩。巩固发展生猪养殖产业,支持正邦种猪繁殖场建设7200头种猪繁殖基地,巩固完善正威12500头生猪养殖基地、122家50~200头中小型养殖场,做实“肉篮子”工程。
旅游兴镇
盘活乡村“凉资源”
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坚持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原则,整体打造楠竹山森林公园,配套完善相关设施,升级改造辖区农家乐,打造集康养、避暑、度假于一体的休闲旅游胜地。持续打造万亩笋竹生态长廊,包装推出创意竹编、特色笋竹等旅游产品,策划举办文旅活动,谋划实施特色旅游项目,加强旅游营销,不断扩大楠竹山森林公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人才强镇
培育振兴“领头羊”
建立农村本土人才信息库,健全农村优秀人才引、育、用、留机制,引育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单位,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创业技能培训等,培育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积极落实上级优惠政策,结合辖区实际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回引一批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环境美镇
建出村庄“高颜值”
纵深推进“三清一改”,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稳步实施“厕所革命”,持续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打造宜居宜游人居环境。全面落实河长制,组织两级河长加大巡河力度,持续开展“三排”专项整治,规范畜禽养殖,确保黑溪河稳定在Ⅲ类水质以上。
(本版稿件由记者梁向红采写,图片由记者任前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