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只等闲 从无到有写春秋
发布时间:2021-03-11 09:52:56 来源:南川网
新闻摘要:   万水千山只等闲 从无到有写春秋  ——区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十三五亮点工作回眸    区
  万水千山只等闲 从无到有写春秋

  ——区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十三五”亮点工作回眸

  

 

  区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一角

  

 

  重庆中佳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百味珍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记者 袁治卫 摄

  2015年12月,市政府批准建设重庆市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创业,园区形成了20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框架,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区、重庆市生态农业示范区、重庆市唯一中医药制造园区、重庆市统筹城乡集中示范区,初步实现了“重庆效益农业看大观园”的愿景,打造出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南川标本”。

  “十三五”工作回眸

  抓顶层设计。2016年挂牌成立区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后,对园区涉及的重点开发建设事项,实行统筹规划布局、统筹招商引资、统筹项目推进、统筹投资融资、统筹品牌打造、统筹改革示范、统筹重点考核等,形成“管委会统筹+国有平台公司融资+5个核心乡镇属地负责”的运作体制。

  抓目标定位。2015年12月,市政府批准建设重庆市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2017年6月,市政府领导在我区召开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推进会暨乡村振兴村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上充分肯定了生态农业园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做法与成效。围绕一个定位(田园新城)、三大支撑(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中医药产业+健康服务、特色商业+现代服务业)、五大示范(中医药三产融合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园区、全域乡村旅游示范园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最强示范园区),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升级版。

  抓项目建设。“十三五”以来,区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管委会统筹兼顾,以区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建设为重点,建设最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区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加工板块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一期5平方公里土地整治正在大规模展开,二期5平方公里拓园调规已全面启动。目前,已形成4平方公里框架、“四横七纵”路网、8.1万平方米安置房,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建成万余亩中药材种植、5000吨污水处理厂、中国金佛山中医药文化博览馆、创新中心、人才公寓等。华润三九、上药慧远、河北金木药业等20余家企业先后落地园区,天凯药业、百味珍药业、中佳信等10余家入园企业相继投产。

  抓产业发展。成功打造现代农业“南川标本”,建成优质粮油、茶叶等2个万亩示范片,形成绿色蔬菜、精品水果、特色水产、花卉苗木等20个千亩产业园;建成2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完成大通道建设34公里,建成农民康居工程30万平方米,土地集中整治1万亩,现代农业设施1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优质粮油、优质茶、精品蔬果、特色畜禽水产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重庆嘉蓝悦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高标准规模化种植蓝莓3000多亩,带动种植10000亩,全面形成集生态种植、休闲采摘、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南川区万亩生态蓝莓全产业链。坚持“文、农、体、旅”融合发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形成精品乡村旅游线路5条,连续举办七届生态大观园乡村旅游文化节,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2亿元,乡村旅游带动特色农业、文化、商贸服务业持续增长,增速10%以上。

  抓招商引资。“十三五”以来,立足于园区产业定位,围绕解决生态农业园区转型发展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管理、创新诸多问题,精心策划,统筹组织开展产业招商,先后签约项目143个,协议引资780多亿元,到位资金近30亿元。加强引进人才、培育技术团队和产学研合作,与10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积极搭建科研试验平台,建成重庆市农科院现代粮油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农业部高产创建示范片和西南大学科技孵化中心、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金佛山珍稀植物研究试验基地、重庆农科院试验基地。

  “十三五”成效展示

  开创了局面。五年多的艰苦创业,园区做了大量打基础、建平台、利长远的基本功,基本形成了园区一体化格局,形成了20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框架。五个核心乡镇都落地了增长极型的大项目:大观镇是园区核心引擎;黎香湖镇有中海城乡统筹开发项目拉动;兴隆镇成为市级田园综合体示范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拓展区;木凉镇成为全市整乡扶贫样板区,种植养殖、特色水产集中展示区;河图镇纳入市级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工程,形成生态蔬果、中药材种植展示区。

  惠及了民生。统筹园区道路、管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两路、四射、两循环”的示范区主要骨干路网,整治河道15公里,实施农综5万亩,改造危房20万平方米。每年惠农投入近3亿元,农民年均增收超过了31%,农民人均纯收入率先突破万元。

  赢得了荣誉。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区、重庆市生态农业示范区、重庆市唯一中医药制造园区、重庆市统筹城乡集中示范区。

  培育了产业。以打造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为重点,以构建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休闲、观光融合的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模式为核心,着力建成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产,已基本形成优质粮油、优质茶、精品蔬果、特色畜禽水产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二产,加速推进中医药产业园,培育中药材加工、中药饮片、医药器械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三产,实现乡村旅游带动文化、商贸服务业持续增长,增速达20%以上,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打造了品牌。坚持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创建“大观生态园”品牌,200余类农副产品冠上品牌名字走进市场,“绿色、有机、无公害”三品认证达130余个,“十二金钗”大观园乡村旅游成为重庆名片。2018年,生态大观园获评“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大观镇金龙村获评“2018十大中国最美乡村”称号。

  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

  2020年,区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实施重点项目12个,完成投资7.3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7.3%。

  项目建设有新形象。2020年,园区强力实施“项目建设深化年”活动,上药慧远、两兄食品等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并完成项目主体80%;金木药业仓储、物流中心、展示中心主体已完工,勤修药业厂房装修已完工,嘉蓝悦霖二期蓝莓深加工项目厂房钢构已完工。产值实现新突破,中佳信健康管理公司、嘉蓝悦霖、百味珍药业、天凯药业等8个企业投产,产值6.65亿元。

  招商引资有新突破。引进华润三九配方颗粒项目、华绿食用菌工厂化项目、味轩州食品、重庆国际美妆产业城等10个项目,协议引资130亿元。

  要素配套有新保障。完成2公里道路建设,污水管网安装3000米,横三路、南一路完成建设;完成150亩土地报批,550亩土地整治;创新孵化中心主体完工;国网110KV变电站落地,解决入园企业用电问题。

  企业服务有新成效。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累计为入园企业协调融资1600万元;为企业代办服务56起;引导升规企业1家,复规企业2家。

  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区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管委会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5个,完成总投资13.8亿元。计划投产企业10个,实现产值8.3亿元,税收3000万元。

  一是抓投产达产。推动百味珍药业、天凯药业、中佳信生物科技公司、中佳信健康管理公司、柒柠商贸(猛味食品)、长城茶业等6个项目全面达产,确保实现产值4.9亿元;推动华绿现代农业食用菌工厂化项目、上药慧远中药材精深加工项目、嘉蓝悦霖二期蓝莓深加工项目、两兄食品等4个项目投产,力争实现产值3.4亿元。

  二是抓开工建设。投资6.25亿元,推动华绿现代农业食用菌工厂化项目、味轩州食品加工项目、华润三九中药配方颗粒制造项目、大果红花油茶精深加工项目、川木瓜项目、泉景食品项目开工建设。投资2.45亿元,推动上药慧远中药材精深加工项目、金木集团中医药全产业链项目、分布式能源项目、南川红碎茶加工项目、蓝莓全产业链建设项目、两兄食品项目建成投产。

  三是抓招商引资。强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感情招商,围绕中成药、大健康、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化妆品、工业消费品开展招商。重点瞄准大型央企、国企的区域战略布局进行有效对接,紧盯上药慧远、华润三九在中成药板块项目。全力举办首届中国健康产业发展大会,进一步增强南川中医药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园区竞争力。力争签约项目10个,协议引资140亿元。

  四是抓要素保障。力争将区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纳入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一城多园”规划布局,按市级高新区建设要求配套基础设施。加快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园区至南两高速石溪互通连接路建设;推动110KV变电站、创新孵化中心建成投用;计划实施土地整治500亩。

  五是抓企业服务。围绕企业转,围绕企业干,切实为企业服好务。持续深化“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围绕服务投产达产企业要效益,围绕服务在建项目要形象,围绕服务开工项目要落地。坚持依法依规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本版稿件由记者袁治卫采写,图片除署名外由区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提供)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