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住房城乡建委2020年工作回眸

棚户区改造,提升城市品质

商品房建设如火如荼

日新月异的南川城区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危房改造后,贫困户住进新房
回眸2020年,风雨兼程、步履铿锵,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又走过了坚实的一年。
棚户区改造,投入资金25亿元,累计完成改造3103户、改造面积49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投资约7668万元,改造完成4个老旧小区;农村危房改造,积极争取补助资金7077.8万元,累计实施危房改造4154户;14个房地产开发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年完成投资36.6亿元;一组组数据、一个个项目,生动记录着区住房城乡建委的一份份责任和担当。
城市提升展新颜
走进清桥花园、花山公园、商业城等小区,补植增绿,垃圾分类,供水、供气、消防改造,安装电梯、修建停车场等一系列改造让老旧小区环境更优美,功能更完善,呈现出一派与从前截然不同的景象。
2020年,区住房城乡建委紧抓国家扶持老旧小区改造机遇,把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改善民生和推进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认真制定“一小区一策”,做足做细可研编制、初步设计、施工图编制、施工招标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高质量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改造进程。全年完成商业城、清桥花园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累计总投资7668万元,涉及房屋147栋、49.2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4666户。
统筹推进城市提升,滚动实施城市提升项目91个,累计投资超过101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启动公共海绵设施建设工作,累计建成海绵城市面积2.93平方公里,在建海绵城市面积2.44平方公里;先后建成城市污水管网7.8公里,雨水管网6.7公里,改造合流制管网2.4公里,改造乡镇污水管网12公里等。
房地产业稳中有升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房地产企业面临困难。区住房城乡建委出台多项措施,推进房地产销售,助力企业回笼资金。牵头举办了“南川区2020年房交会”和“全市房地产行业康养地产品鉴交流会”,通过多项利好政策,有效刺激了市场需求,拉动了经济增长。
2020年共销售商品房118.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1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92.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89%,非住宅销售面积26.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52%,完成房地产税收7.7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31.02%。
2020年,全区建筑业产值41.76亿元,同比增长13.2%。建筑业增加值39.03亿元,增加值增速6.4%;完成建筑业税收2.9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16.6%。延续正向增长态势,增加值增速处于全市中上游。
棚户区改造持续提升
今年春节,家住鼓楼新天地的居民伍天铭一家,高高兴兴搬进新家。过去,伍天铭一家一直居住在毗邻南大桥的蔬菜公司家属院。家属院是1982年修建的,因年久失修,渗水严重。房子共60余平方米,原本一家三口居住尚能满足,但随着儿子成家立业,有了孩子,三口之家变成了五口之家,居住起来越发狭窄拥挤。拥有一间宽敞明亮的房子,成为一家老小共同的心愿。
伍天铭没有想到的是,2014年,他所居住的河滨游园片区旧城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危旧房换成了电梯房。2019年9月,他拿到新房的钥匙。
棚户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区住房城乡建委用心用情破解难题,把民生工程落实为“民心”工程。坚持把改善困难家庭居住条件作为棚户区改造的核心目标,以保护性开发为原则,实施“有机棚改”,以东街项目为主的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市民像伍天铭一样搬进新房,住上新家。
2020年,全区投入资金25亿元,改造渝南大道片区、广坝巷片区、天乙堂片区、大土片区、六角楼片区、硫磺大院二期B区等6个棚改项目,累计完成改造户数3103户、改造面积49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03%和163%。
危房改造安居乐业
住房安全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内容之一,也是脱贫“硬指标”。近年来,随着惠民政策不断加紧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强力推进,为了把“危改”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区住房城乡建委分片区对乡镇危房改造情况进行指导和督查,确保全区危房改造有序推进。印发《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明白卡》,让广大群众了解政策规定,保证了工作的公开、公正。按照“分类推进、应保尽保”的原则,因户施策、多措并举,推进全区危房改造。会同区发改委编印《南川区农房改建图集》,指导农村危房改造,确保农户住上结构安全、功能完善的“安全房”“放心房”。严格执行“三最两就”原则,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的住房安全问题。动态解决农村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问题,先后组织开展13818户户户核查验收和“百日攻坚行动”,累计实施危房改造4154户。
红色物业推进治理
2月8日,全区2020年度“红色物业”授牌大会在区住房城乡建委召开,我区13家优秀物管公司获评“红色物业”。
2020年,区住房城乡建委会同相关单位、街道社区,出台《南川区物业服务企业“红色物业”评选方案》,开展物业公司服务品质和物管人员素质“双提升行动”,打造一批“红色物业”标杆。以党建引领提升物业管理水平,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对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工作的领导,破解物业管理难题。
2020年,区住房城乡建委加强物业小区矛盾纠纷排查治理,印发了《2020年推进物业管理融入社区治理工作方案》,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体系,不断推动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相融合。制定了《物业管理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全年召开物业联席会议40余次,成功化解了凤凰花苑、坤罡龙都等小区重大矛盾30余件,依法依规处置东城明珠B区、南侨豪荣华都等小区物业纠纷11起。
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积极组织物业服务企业,把物业小区排查作为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配合社区民警、村社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开展地毯式、拉网式、滚动式排查,推广“一查二测三登记四对接五跟踪六管控”的排查流程,做到精准到人。积极促进“红色物业”创建工作,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质量安全压实责任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建筑施工工地逐年增多,从业人员也随之增加。截至目前,全区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共89个,投资约165亿元。其中房屋建筑74个,总建筑面积约520.5万平方米,投资约156亿元;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工程15个,投资约9亿元。
区住房城乡建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及直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定了《一岗双责》《执法检查计划》《工作要点》,严格要求每个在建项目进行安全质量监督交底,制定“质量安全监督计划”;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每周周末及节假日均安排值班人员到建筑工地进行巡查检查。结合市区两级开展的各项专项检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采取“四不两直”“双随机”检查的方式,对标对表专项检查文件,开展危大工程和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对检查出的问题立即整改落实;以市级文明工地、扬尘示范工地、智慧工地的创建为契机,创建一批示范工地,带领周边工地向示范工地看齐。以“系统管人头、视频管现场”的方式,实现全过程监管、全天候动态管理。
2021年重点工作
区住房城乡建委将按照中央、市、区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基本建成山清水秀旅游名城、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景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成为主城都市区后花园这一发展目标,编制好住建领域“十四五”专项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一是统筹推进城市提升工作。以城市更新为统揽,统筹推进新城开发和旧城提档升级,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和雨污管网,打通各类“断头路”“丁字路”。
二是做大做强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力争全年新开工商品房100万平方米,销售120万平方米,实现房地产投资42亿元,实现建筑业产值55亿元,增加值35.6亿元,完成城市提升项目投资60亿元。
三是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启动实施中心农贸市场片区、公路养护队片区等两个项目,计划改造面积11万平方米、涉及户数900余户。
四是抓好质量安全工作。常态化开展建筑工地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坚决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严控一般安全事故,确保建筑领域安全生产平稳有序。
五是持续推进全区农村危房改造。以脱贫攻坚普查为契机,全力做好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以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为重点,依法依规有序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六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观念,加大各类信访投诉处理力度,尤其要重点做好房地产领域烂尾楼司法处置、民工工资清欠、质量投诉、物业纠纷等引起的上访集访问题,确保住建领域稳定发展。
七是加大向上对接力度,力争中心城区至南川市域铁路在“十四五”期间能够组织实施,开展中心城区至南川城市快线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在城市提升、雨污管网建设、危旧房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为全区住建事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本版稿件由记者梁向红采写,图片由记者汪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