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抗击疫情 深化综合改革 攻坚健康扶贫
发布时间:2021-03-10 10:23:08 来源:南川网
新闻摘要:   全力抗击疫情 深化综合改革 攻坚健康扶贫  凝心聚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南川实践  ——区卫生健
  全力抗击疫情 深化综合改革 攻坚健康扶贫

  凝心聚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南川实践

  ——区卫生健康委“十三五”工作回眸

  

 

  家庭签约医生上门开展健康巡诊

  

 

  医务人员在新冠疫情防控一线

  

 

  区远程影像诊断中心

  

 

  建卡贫困患者在办理出院一站式结算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十三五”期间,区卫生健康委始终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南川实践,交出了一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质量答卷。

  疫情防控有成效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区卫生健康委全力抗击疫情,多方协调储备防控物资,全力开展流调溯源、卡点值守、疫点消杀、病例救治等工作,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坚实过硬的作风,全力以赴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区卫生健康委坚持党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组织开展“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当先锋做表率”主题活动,制定下发疫情防控工作“七不准、七做到”,划出纪律“红线”。732名党员带头冲锋在防控一线,建立一线临时党支部2个、党员突击队8个、突击小分队32支,完成临时性急难危重任务。185名一线医护人员递交入党申请书,发展一线党员36名。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我区率先采取“八早、四双、四查、一不四分五到位”疫情防控措施,自主研发社区排查和学校晨(午)检信息系统助力精准防控,学校晨(午)检信息系统在全市教育系统推广。

  健康扶贫有力量

  兴隆镇永福村村民李中舟曾因病在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了半个多月,住院总费用20004.05元,而作为建卡贫困户的他享受了我区为贫困人口建立的七道医疗保障,自己实际只支付了2000.4元。我区有许多像李中舟一样的贫困群众享受到了更为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区卫生健康委先后建立了建卡贫困户精准识别系统和医院建档贫困户HIS数据库,通过就医贫困户医保信息与就医医疗机构贫困户HIS数据库进行身份信息比对,识别贫困患者身份信息,实现身份识别全覆盖,解决了建卡贫困户患者就医报销最后“一公里”。同时,利用在全市率先自主研发的政府兜底结算系统,将结算信息实时上传至国家扶贫动态管理系统,真正实现县域内一站式结算。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全部落实的基础上,区卫生健康委还对未脱贫人员中因病致贫返贫人员开展了全覆盖排查,建立救治工作台账,分类规范完成救治,并结合家医签约服务做实医生巡访,累计开展医生巡访13.748万人次。

  此外,区卫生健康委还建立了因病致贫返贫预警救助机制,通过信息化筛查、大数据比对反馈,对单次费用超过1万元或自然年累计自付费用超1.5万元的情况,经与属地政府及乡镇卫生院入户核查后,确实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多部门联动“一事一议”给予救助,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深化改革有突破

  “十三五”期间,区卫生健康委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医改取得新突破,以信息化赋能新发展,依托区域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一张网”,实现远程诊疗“一键通”,打造智慧监管“一条龙”,推进智慧医院“一体化”,打通了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推进“三通”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建立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资金池和区级技术服务协作资金池,形成区级核心医院帮扶中心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帮扶(托管)乡镇卫生院的多形式区域医共体,逐步达到医疗服务、检验检查、公共卫生服务的同质化,实现运转困难基层医疗机构亏损扭转率90%、区内就诊率达91.5%、基层诊疗人次占65.5%;全面执行“两票制”,强化上下级用药衔接,确定10种慢病上下级统一用药品种目录,优化医共体内上下级医疗机构慢病用药、药事管理、费用报销同质化管理;实施公立医院绩效改革,全面完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药事服务费和医用耗材加成全部取消,同步调整1842项医疗服务价格。公立医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控成本、增服务配套措施,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事业发展基金逐年增加,医务人员收入逐年递增。药占比较2018年下降0.41个百分点、非药材收入占比上升1.55个百分点。

  构建卫生信息“一张网”,投资近2000万元,打造区域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统一医疗健康数据标准,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数据库,实现全区医疗机构(含个体诊所)医疗健康数据互联互通和检验结果共享;实现远程诊疗“一键通”,依托区人民医院打造远程心电、影像等“五大中心”,延长信息化建设服务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每年精准服务基层3万余人次/年;打造智慧监管“一条龙”,智能监管信息系统对全区40家公立医疗机构、11家民营医院和100余家个体诊所实现全行业信息化监管,实现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全方位实时动态管理,以及对医生执业状态的实时监管;推进智慧医院“一体化”,全面推进区级医疗机构智慧医院建设,改造升级医院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影像管理信息系统等,落实12项便民措施。

  同时,区卫生健康委依托区域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开展过度诊疗专项整治,并向医保部门开放,实现了卫生健康部门和医保部门对医疗机构大处方、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骗保、挂证行医等违纪违规行为的联合监管。

  医疗服务有提升

  “十三五”期间,区卫生健康委加快建设医疗机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学科建设,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医防融合,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群众健康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区卫生健康委推进医防融合、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了连接市级、覆盖全区的120调度指挥信息系统,传染病和突发公卫事件处置能力大幅提升。启动信息平台人脸识别系统、GPS定位系统,统一服务标准和服务内容,对辖区居民进行信息录入和人脸采集,率先推行有偿个性化家医签约服务,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国家健康促进示范区和2个国家卫生乡镇,是重庆唯一一个获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单位,连续6届被评为无偿献血先进城市,人均期望寿命达77.16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2.13%。成立计生特殊家庭关怀基金,设置3家托育机构,完善“一老一小”服务,母婴设施公共场所配置和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率达100%。

  目前,区人民医院内科楼、妇儿分院、区精卫中心和区中医院迁建、重庆宏仁一医院等建设已相继完工投用,区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全覆盖完成改造升级,村卫生室100%达到标准化。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二甲”。在学科建设方面,国家级住院医师规培等12个专业基地落户我区,创建市级重点学科(特色)专科16个、区域重点学科6个,建立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5个中心,我区是全市唯一一个孕产妇连续6年零死亡的区县。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引进博士3人、学科带头人30名,全区高级职称专技人员281人,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诊疗范围辐射渝南黔北地区。

  发展基础有保障

  “十三五”期间,区卫生健康委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构建了“区委统一领导,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区卫生健康委党委抓具体”的行业党建领导管理体制。同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成立卫生健康党群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行业党建工作指导。目前,全区公立医院已完成书记、院长分设,所有科级单位实现了党政“一肩挑”,坚决保障党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领导。

  此外,区卫生健康委单独成立安全信访维稳科,以人为本做好计划生育、医疗纠纷等重点人群解释疏导,全力维护卫生健康系统信访稳定。在处级医院单独设置纪委和纪检监察科,系统各单位落实纪检专兼职工作人员,常态化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深化“以案四改”工作,全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实现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全覆盖,推动党风廉政向基层延伸,维持风清气正行风政风。

  (本版稿件由记者陈蕗颖采写,图片为资料图片)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