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奋力推进工业提质铸造发展强引擎
发布时间:2021-02-24 09:25:08 来源:南川网
新闻摘要: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 南川奋力推进工业提质铸造发展强引擎    铝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

 南川奋力推进工业提质铸造发展强引擎

  

 

  铝器时代 记者 汪新 摄

  

 

  2020年南川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8.2亿元喻梵 摄

  工业是现代经济的脊梁,是城市发展的支撑,是南川立区之基、强区之本。

  “十三五”以来,南川区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和率先实现与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机遇,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经济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走出了一条具有南川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十四五”时期,南川工业园区将“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以集群化、智能化、特色化发展为基本路径,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南川工业园区建成面积将达20平方公里以上,园区入驻企业达到50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解决就业3万余人。争取打造1~2家主板上市企业,培育1~2家百亿元龙头企业,将南川工业园区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瞄准供给侧

  引领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尽管天气寒冷,但位于南川区工业园区南平组团的重庆金鸿纬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金鸿纬公司是国内最大钢结构企业之一、深交所上市公司鸿路钢构的全资子公司。1月11日,鸿路钢构发布2020年年度经营情况简报称,2020年,该公司累计新签销售合同额约173.68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6.24%;公司钢结构产品产量约250.58万吨,较2019年同期增长34.36%。

  在鸿路钢构去年取得不俗业绩的背后,金鸿纬公司功不可没。

  作为鸿路钢构在国内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金鸿纬公司主营钢结构及其配套产品加工、钢结构工业建筑、新型建材产品生产销售、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定制化洋房、高端智能立体车库制造运营、工业地产投资建设运营、绿色钢结构房产开发等,其在南川的一期和二期工程拥有20万平方米厂房、员工1400人,已具备年产20万吨钢结构的能力,产品销往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及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周边多个省市。目前,公司正规划建设三期30万平方米厂房,未来有望发展成西南地区最大的装配式绿色建筑基地。

  鸿路钢构金鸿纬公司无疑是南川区先进制造业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南川区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发展动能,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努力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突破,培育壮大新型建材、铝材料、页岩气、机械制造、消费品工业等主导产业集群,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

  按照组团差异化发展要求,南川工业园区不断“强龙头、补短板、聚链条”,通过产业链引进、培育、整合,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框架。

  目前,园区内主导产业投产企业164户,占投产企业总户数的87.23%。其中,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医药产业2020年分别实现产值33.44亿元、38.83亿元、13.03亿元,占比从2015年的10.74%、8.43%、3.82%分别提升至18.76%、21.78%、7.31%;铝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2020年分别实现产值41.76亿元和11.41亿元,占比分别从2015年的49.73%、18.16%下降至23.42%、6.4%;新培育发展的页岩气产业实现产值29.06亿元,从无到有实现占比达16.30%。

  与此同时,园区优质企业不断加速集聚。目前,南川工业园区入驻企业数量由“十二五”末的110户增加到现在239户。鸿路钢构、水江氧化铝、中涪南、鸿庆达、中石化、超群轮毂、铝器时代等一批企业逐年达产增效;同昶科技、龙勤精密、吉鑫冶金、岩城矿业、蓝保建材等项目陆续投产;涌泉环保、隆富远大、智昇筑科、优钛实业等项目正在抢抓工期,加快投产步伐;信达消防、中筑智装、鸿庆达二期等项目陆续开工。新培育亿元以上企业32家,其中,中涪南、鸿庆达、中石化3家企业产值均超5亿元,先锋氧化铝、水江氧化铝、鸿路钢构3家企业产值均超10亿元。

  聚焦高质量

  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赋能

  去年以来,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浪潮,以电动汽车电池铝托盘为主打产品的重庆铝器时代公司“有幸”站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风口上。

  从2018年5月签约入驻南川工业园区龙岩组团,到2019年产值1870万元,再到2020年产值1.8亿元……很难想象,仅仅用了一年时间,这家公司的业绩就翻了近10倍。

  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这看似不起眼的汽车电池托盘,其中竟隐藏了80多项专利技术。例如,看起来很大很重的新能源小汽车的电池托盘,成年男子双手不太费力就可拿起;汽车托盘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螺丝孔,最多的达到500个左右,每个孔经过特殊处理后,还解决了铝合金不耐摩擦的难题;托盘的内部则是中空的,加入循环冷却系统,可为电池主板散热。

  这一“爆款”产品的背后,凝结的是科技与创新的结晶。“多年来,公司一直以产品轻量化为发展方向,通过不断研发和创新,制造出国内第一款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汽车电池铝托盘并获得国家专利,开创了用铝型材制造汽车电池托盘(底盘)的新型行业。”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目前,铝器时代公司已成为比亚迪、吉利、广汽、小鹏汽车和上海大通等国内大型汽车制造商的合作企业,形成了年产新能源汽车铝合金电池托盘50万套的生产能力。

  无独有偶。同样位于南川工业园区龙岩组团的超群工业,则是一家致力于“超轻量化铝合金汽车轮毂”研发的高科技企业。前不久,该公司刚刚被认定为“2020年重庆数字化车间”。

  “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轻量化已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顺应这一趋势,超群工业在全球率先将搅拌摩擦焊、低温低压铸造与冷旋压技术相结合,用于制造汽车轮毂,实现了从制造到创造的嬗变。”超群工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通过运用这些技术,该公司在产品性能指标比传统产品提高25%的前提下,实现产品重量减轻25%的突破;在安全性能指标上,时速100~0公里的刹车距离缩短了3~4米,时速0~100公里的加速时间减少0.15~0.2秒;在环保节能指标上,同等使用条件下可降低8%~10%的汽车燃油。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受去年疫情影响,超群工业不仅克服了产品出口国外不畅导致的订单下滑,还开发出了国内市场,与国内北汽、吉利、东风等汽车集团加强合作,加大拓展轻量化汽车轮毂的国内市场,实现了逆势上扬。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创新发展与产业发展双轮驱动,点燃了南川发展的强劲动能。近年来,南川区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园区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截至2020年末,南川工业园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14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22.51%;市级科技型企业94家,年度实现工业产值100.79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56.53%。累计建成区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4家,有35家企业获得104项发明专利。园区现建成公共服务平台9个,其中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3个。

  去年,南川区还建成了铝器时代、朗铂光电、超群工业等市级数字化车间。并在全区实施了智能改造项目52家,获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7家,组织16家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诊断和“上云上平台”免费调查,“智能基因”在企业中不断壮大。

  培育新动能

  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

  20亿立方米!这是2020年南川页岩气开发达到的年产能。

  南川是全国重要的页岩气资源富集区,页岩气预测储量5000亿立方米以上,探明储量2387亿立方米。立足这一资源禀赋,过去5年,南川区累计完成投资78亿元,建成页岩气开发平台42个,实现产值60亿元、税收3.55亿元。

  为加强南川区的页岩气资源开发,去年1月中石化重庆页岩气公司正式落户南川。目前,南川页岩气日产量达到510万立方米,常压探井单日产气量达到32.8万立方米、刷新了国内纪录,正在全力打造重庆页岩气新能源基地。

  除了地层深处的页岩气,高海拔地区强劲的风力也成为南川绿色发展的动力源。

  南川山水风电项目位于南川区水江、三泉等乡镇,场内海拔高程在1350~1650米之间,安装28台单机容量3.2MW的风电机组,轮毂高度100米,叶轮直径141米,总装机容量89.6MW。目前,山水风电首台机组已经实现并网发电,香树岭风电并网在即。两个风电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发电可达3亿千瓦时,年产值可达1.8亿元,年纳税可达千万元以上。

  如今,南川依托于页岩气和风电的新兴能源产业,正蓄势待发。下一步,南川页岩气还将持续推进以网电为核心的全电力开采技术,让效益开发与绿色环保并重,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展望‘十四五’,南川区将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引导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行清洁生产,形成循环利用率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少的生产方式,突出生态比较优势,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在绿色低碳、文旅、大健康、高品质生活消费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南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王静 盛志信

  图片除署名外由南川区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