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样人员依次为被采样人员采集鼻咽拭子。 记者 陈蕗颖 摄
南川网讯(记者 陈蕗颖)2月9日,我区开展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此次演练共设置了8个情景模拟环节,主要围绕激活应急指挥体系、流调溯源、风险研判报告、信息发布、人员和场所管控、大规模人群核酸采集、扩大响应、终止响应等方面展开,通过PPT展示、现场演练、现场解说等方式全程呈现了我区应对疫情的处置过程。
演练模拟陈某从某地乘坐飞机返回重庆,并自驾回到南川区西城街道YX小区家中,其乘坐的航班中有一名乘客确诊新冠肺炎,经大数据协查,陈某为该航班一般接触者。
2月7日晚,陈某出现发热(37.5℃)、干咳、头痛、乏力症状,在家自行服药;2月8日早上,陈某自觉病情加重,发热(39.3℃),前往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区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随即送样至区疾控中心复核;区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阳性。经专家会诊,诊断陈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
我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严格措施防止疫情扩散,通过对病例调查、调阅监控、入户排查开展联合流调,初步判定患者陈某密切接触者28人、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99人。经过风险研判,全区启动二级响应,同时决定启动西城街道集中隔离场所和全域采样点,对西城街道13万余人开展现场核酸采样检测,要求2天内完成。
2月9日,我区实施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核酸采样检测现场设置医务人员通道、被采样人员通道、等候区、预检区、标本采集区、清洁区、污染区、临时隔离区。所有工作人员按要求做好相应防护措施。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被采样人员在入口处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正常者,按先后顺序进入等候区等待信息登记;进入预检区后,被采样人员手持身份证原件,按10个人一组进行信息录入,按照组别进行采集管编号,采样人员依次为被采样人员采集鼻咽拭子;采样后,被采样人员按路线指引有序离场,居家隔离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全程佩戴口罩,保持1米安全距离。
其间,体温检测发现一居民出现发热伴干咳,体温37.9℃。社区工作人员立即将发热人员指引至临时隔离区,水银体温计复测其体温为37.8℃。同时,流调发现该居民与确诊患者为同一幢住户,有密切接触可能,立即通知区人民医院负压救护车到达现场,将发热人员转运至发热门诊进一步排查诊断。
标本整理人员从各采样位收集标本进行整理,标本转运人员从标本整理人员处收集标本,清查核对标本数量,记录相关信息,共同签字确认,将标本由专用转运车辆转运至区内核酸检测实验室。采样完毕,各组工作人员在现场感染控制人员的指导下解除防护措施,处置医疗废物,对采样现场进行全面消杀处理。
大规模核酸检测共采集样本130500份,其中12份检测结果为阳性,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人、无症状感染者2人。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扩大管控圈和包围圈,将南川区西城街道YX小区上调为高风险区域,实施全封闭管理,区商务委和西城街道办事处做好生活物资保障,区经信委做好防疫物资保障,区卫健委做好医疗保障,区交通局负责社会面和交通管控。
全区设置150个核酸样本采集点,城区60个、乡镇90个,实行两班倒24小时不间断采样,每个点每天可采样2000~3000人,两天可完成全区常住人口采样;区内4个实验室配置核酸检测设备14套,日检测能力达1万人份,1:10混检能力达每日10万人份,与第三方实验室达成委托检测协议,1:10混检每日20万人份,两天可完成全区常住人口核酸检测;全区统一安装重庆市大规模核酸采样系统、检测系统和管理系统,可现场身份信息登记自动化、采样信息传递自动化、检测结果一键提交、采样检测进度实时在线查看,实现大规模核酸采样、检测、结果报送全程信息化。
经过全区上下的全力奋战,单日确诊病例在2月13日达到高峰后逐日下降,而且新增确诊病例均来自正在被管理的密切接触者和无症状感染者。2月25日至3月10日,连续14天无确诊本地病例,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将西城街道YX小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西城街道DD商厦、EF村调整为低风险地区。3月11日至3月24日,连续14天无确诊本地病例,将西城街道YX小区再次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认为此次疫情得到彻底控制,报市级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同意,转入常态化防控。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友明,副区长冉庆国,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及部分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区内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等观摩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