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传承:不负青山护银杉
发布时间:2024-03-26 09:00:50 来源:
新闻摘要:

  

  张钰霞

  金佛山有多大?如果你只想掌握一个数据,答案是1300平方公里。如果你愿意想象一下,那么我会告诉你,南川区有一半的面积都属于金佛山。而金佛山“五绝”之中的银杉,被誉为“植物熊猫”。在金佛山广袤的密林中,有400多株野生银杉树,在南川区金山镇龙山村,有这样三兄弟,用整整44年光阴,付出汗水和生命看护银杉、记录银杉。他们是李氏兄弟。

  关于银杉的珍贵,李家兄弟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传说。据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某国想将我国的银杉带回本国研究,先是提出以一架飞机来换一株银杉树,被拒后还派出间谍潜入金佛山,试图偷盗。

  “一棵银杉树价值一架飞机。”传说未知真假,但是银杉的价值巨大,却在李家兄弟脑海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1979年,金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从1980年至今,大哥李光明、二弟李光华、三弟李光禄三兄弟陆续加入护林队伍,背一把长把弯刀,挎一包冷饭馒头,摸黑进山、摸黑下山,独自在山里行走,选择与青山做伴,见证着银杉的成长。

  李光华至今清楚地记得,1980年上半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几个身穿蓝色中山服的男人来到他家,说是要上金佛山去收集银杉的生长情况。尽管三兄弟都是在山里滚爬长大的孩子,但银杉绝大多数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村民们大多只是上山采笋时远远看到过银杉树,却很少有人近距离触碰过它。

  “哪个带路?”吃过午饭,工作人员问了三遍也没一个人吭声,28岁的大哥李光明一口应了下来。就在那一年,李光明成了金佛山首批护林员之一,这一干就是20多年。

  金佛山是典型的喀斯特桌山地貌,山上广袤平缓,四面却是几乎直立的陡峭悬崖。野生银杉一般长在山脊上,旁边就是万丈深渊。400多株银杉,平均每个月巡查一遍,至少得花10多天。

  登山不比走平路,上山累,下山险,用当地村民的话说,上山累得大气喘,下山脚杆打“闪闪”。更何况,林子里根本没有路,很多地方都要弯着腰在荆棘中小心翼翼穿行。人迹罕至的老林里,他们的足迹简直微不足道。这个月踩出来的路,下个月可能完全无迹可寻。没有指南针等专业工具,全凭记忆和经验,走错路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那20多年里,大哥李光明深入人迹罕至的苍莽密林,巡杉、查杉、护杉,日复一日,直到2004年突发疾病去世。二哥李光华说:“老大每天在林里穿来穿去的,我们都觉得累,但他从没说过。如果没有死,或许现在还在干吧……”他永远不会忘记,2004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下午6点多,大哥李光明如往常一样巡山回来,一身泥水正准备换衣服,突然“哎哟”一声就捂着肚子瘫坐在了地上,在送医途中,李光明没有留下一句话就去世了。那一年,李光明52岁。

  大哥去世后,李光华接过了他的班。也不是没有犹豫,当时每个月的工资才100元,又那么辛苦。但是想到大哥干到死也没有抱怨过一声,其他人又都不愿意干,李光华总觉得自己有责任干下去。

  沿着大哥踩出来的林间小道,李光华开始了周而复始的寂寞巡山路。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金佛山环境保护力度随之加大,2015年,三弟李光禄也加入了护林员的行列。金佛山新建了银杉人工繁育温棚,培育并种植了3000多株银杉,需要更多人手,而李光禄就是这3000多株繁育银杉的守护者。

  要监控滥采滥伐,要防止森林山火,要观察有无新的珍稀动物,还要时刻谨防野兽的袭击,工资却异常微薄……对于任何人而言,这都是一份苦差事。

  李光华说,野生银杉一般长在山脊上,旁边就是万丈深渊,因此相对安全,他们给每棵树编了号,平均每个星期巡查一次:“我们俩负责的这片森林有上万亩地,得记路,不然一不小心就迷路了。”

  更需要提防的是森林山火,尤其是重庆的夏天比较长,从4月开始直到10月都是山火的高发期。这段时间,森林里的树叶、草木都比较干燥,一个火星就可能引发大火。

  每年夏天,李光华都要在瞭望塔住一段时间,观察哪个方向有烟,一发现情况马上上报。最长的一年,他连续在瞭望塔睡了十多个晚上。

  “因为这是生养我们的地方,干起这份活儿特别有亲切感。”李光禄思考了半天,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作为护林员,他们的职责包括:看护400多株野生银杉,包括挂牌、记录生长数据、每年采收银杉果实,还有就是防火防盗。几年前保护区配备了7台红外线相机,他们每月初上山安装,每月底又去取回。都说“靠山吃山”,但在金佛山里,除了巡杉护杉,其他的在他们眼里都是妄想。

  顺便打只野鸡,采几株珍贵的金佛山兰,打几条蛇,套几只麂子,甚至挖几根罕见的药材,这些事李光华、李光禄兄弟从来不做。“我们干干净净上山,干干净净下山。”李光华说完,看了看自己浑身上下的泥泞,有些不好意思,指了指胸口,“这里干净!”

  因为心里干净,他们眼里的金佛山也和其他人眼里的不一样。在林海中穿越,在峭壁上攀爬,与雷电雨雪“偶遇”,与野生动物“周旋”,李氏兄弟的护杉之路走了44年。他们生于林、长于林、爱于林,从大哥到二哥,再到三弟,生死不能阻隔的传承,绿色大山,是他们心中的“母亲”;护杉不止,是他们一生的壮举。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举起一面旗,唤起万万千。跨越三兄弟的时光里,保护区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2021年,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通过野外调查,确认保护区共有树高1米以上的野生银杉572株;2022年,该中心正式发布《银杉调查报告》,并为每一株银杉建立了详细的生存档案,对野外回归的人工幼苗开展持续抚育管护;2023年,人工培育的银杉最高植株已超5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如今,重庆已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完成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工作,实施了金佛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项目。李氏兄弟的坚守终于在金佛山大地上绽放,这片茂密的银杉林,满是生命的张扬。山风吹过,银杉树叶簌簌作响,那是对李氏兄弟的回应。

  (作者系隆化一小教师)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