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至,这个“年”算是真正过完了,但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依旧红火喜庆,写满了对今年的期盼和愿景。
“写春联、贴春联都是国人过春节最重要的仪式之一,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联内容也在不停发生变化。”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学林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已经连续每年下乡为村民免费写春联累计三万余副。2月21日,我们听听他的对“春联”的所见所闻。
黄学林的老家在骑龙镇,每年他都会回老家免费帮村民写春联,这让他看到了村民们生活的变化。
“骑龙镇有个道角村,是比较偏远的一个村,以前也是贫困村,从村里到镇上赶场都需要走很久。起初,腊月时大家会请我们写点‘四季发财’‘富贵荣华’之类的春联,那时候大家都盼的是摆脱贫困。”黄学林聊道,后来脱贫攻坚启动后,家家户户凭着“不等不靠不要”的决心和政策的扶持逐渐摆脱了贫困,村里还发展了杨梅产业,所以2020年的春节就有几个村民问能不能写一副跟杨梅相关的春联,于是我们就为他们写了“果木不言荣故土,杨梅含笑迓佳宾”“金秋丰收福满堂,杨梅甜蜜笑开颜”等春联。
道角村有一户姓龙的村民也让黄学林印象十分深刻,他说:“他身材瘦小、腿萎缩到不及正常人一半大,走路有些使不上力,更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灵活自如,但是他每次要求写我们的春联都是与‘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相关的内容,给人自强不息的感觉,让我刮目相看。后来我才了解到,他虽有残疾,是贫困户,但不想让别人指指点点,一直坚持靠自己的双手奋斗,非常励志!”
“春联已存续上千年,是我们文化的瑰宝。”黄学林说,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春联的内容从“年年有余”“五谷丰登”逐渐变成了“大展宏图”“恭喜发财”再到“平安健康”“一帆风顺”之类的,今年春节,大家提得最多的就是“喜逢盛世”“国泰民安”。时代变迁,简单的上下联里承载的也是不同的时代风貌。
黄学林告诉记者,不管春联怎么变,不变的是,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希望大家的生活都如春联期盼,越来越好。
记者 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