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研训学”融合 助力教育发展筑基提质
——区教师进修校(重庆电大南川分校)2023年亮点工作回眸

南川区乡村建设学院植保无人机飞手培训。

南川区2023年小学科学学科培训暨优质课竞赛活动。

“国培计划”(2022)——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培训。

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基地二胡教学课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23年,区教师进修校(重庆电大南川分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向研训要质量,向服务要质量,向实干要质量,全力推进教研科研提档升级、教师培训提质增效、电大转型提速赋能,助力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共研共教服务学校
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教研员的支持。这一年,区教师进修校(重庆电大南川分校)突出建优队伍、深化研究、细化指导、提升质量,加强教研科研工作,服务学校发展。
由于专业教研员数量有限,无法覆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基础教育的全学段、全学科,多的时候一位教研员甚至要身兼四五个学科的教研工作,与此同时,身兼数任也使得教研员对一线教学的参与度变低。
如何让教研员既能“教”又能“研”?2023年,我区面向全区教育系统遴选42名特约教研员,制定完善《南川区教研员管理办法》,着力打造一支学科齐全、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研队伍。由参与一线教学的老师成为特约教研员,将日常工作和教研活动有效结合,并且通过教研员专业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和能力,成为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良好教育教学能力和一定理论水平的教研队伍。目前我区拥有专职教研员26人,特约教研员42人,基本覆盖了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基础教学的全学段全学科,确保每个学科都有专人负责。
特约教研员充实到全区教研队伍之后取得的成效极为明显。2023年,我区教师参加重庆市中小学学科现场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11人,获市级体艺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8人,获市级家校共育优秀课例一等奖3个,新增教育部级精品课9节、市级精品课15节,获市级课堂教学优秀案例21个、作业设计及管理经验获奖18个。市级规划立项课题12个,立项率60%,高于全市平均立项率20个百分点。市级及以上课题或项目结题18个,获优秀课题3个。区域或学科教科研经验在市级学术交流25人次。
务实培训服务教师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激发和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引领教师的专业反思,提高教育素质和教学水平。
2023年3月至5月,我区实施“国培计划(2022)——南川区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学科包含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高中语文、高中数学、高中英语、高中物理7个学科,旨在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集中培训+送培到校的方式,推荐了215名一线教师、校长参加国培、市培高级研修,并且遴选优秀学员进行针对性指导,搭建展示平台参加市级优质课竞赛,获二等奖2人、一等奖1人;参加区级优质课大赛,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
在学科培训方面,区教师进修校(重庆电大南川分校)邀请了南开中学、巴蜀中学、重庆八中等学科教研团队开展新高考备考策略培训、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培训等学科类专题培训20场。坚持分层分类、赛训结合,利用中小学学科优质课竞赛和基本功大赛培训教师5000余人次。中小学学科教研员和特约教研员组织学科团队送教下乡、送培到校共计入校200余次,听巡课3000多节,派送区内外优秀课例160节,研磨优秀课例132节,指导教师1321人次,举办专题讲座109场。
同时,配合区教委组织实施学校安全管理、法治教育、校外培训、办公室主任及人事干部、团队干部、应急救护、廉政建设、新教师岗前培训、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20余场次,培训教师2500余人次。
转型发展服务民生
开放大学被称为“家门口的大学”,也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区教师进修校(重庆电大南川分校)立足地方人才培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开放教育特色发展。
2023年12月,重庆开放大学乡村建设学院建设项目顺利结项。该项目是区教师进修校(重庆电大南川分校)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为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所提出的,在5年内持续实施10期的“乡村振兴大学生培养”电大学历支持项目。
针对乡村建设人才需求调研,不断优化“乡村行政管理”“乡村旅游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三大特色专业,面向全区培养1048名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乡村本土大学生,其中,134名毕业生成长为社区干部,全区村级班子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从19%提升到39%,238名学员返乡创业,开办农场、民宿、合作社,62名学员获镇街及区级表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11期,培训农村基层干部、现代农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次,大力培养本土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这一年,我区在社区教育助力社区治理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构建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17个区级部门共同参与社区居民教育培训,结合区域特色、行业特点、民生热点,协同开展老年教育、家庭教育、科普宣传、职业培训、卫生防疫、防诈防骗等居民需求、时代需要的培训活动,从而大力推动丰富社区教育内涵发展,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
推动社区教育内涵发展。指导全区各社区教育学校、学习中心开展居民教培200余场次。建设区级特色课程12门、市级特色课程3门,共建社区教育基地3个。获评重庆市终身学习品牌1个,评选区学习之星6人、终身学习活动品牌2个,指导灌坝社区成功创建市级示范学习中心。打造“以学促治”社区教育品牌,在第二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学习型城市建设暨终身学习高峰对话”上作经验交流。承接市级项目“三进行动——百门课程进社区”,送课10余场次。大力倡导“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努力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教育体系。
(本版稿件由记者陈蕗颖采写,图片由区教师进修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