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实干绘新景 大有可为谱新篇
——大有镇2023年亮点工作回眸

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方便群众出行,推动产业发展。

建设中的洪塘水库。记者 甘昊旻 摄

大有镇发展羊肚菌助农增收。

大有集镇风貌。
奋楫笃行,步履坚定。2023年,大有镇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为民办实事为准绳,发力重点项目,突出避暑康养,推进特色产业,夯实基层基础,以热情和饱满的奋斗者姿态,积极践行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奋力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
避暑康养激发新动能
暑假期间热浪滚滚,但隐于南部山区的大有镇,奇峰耸立、满目青翠,风光如画、凉爽宜人,一茬接一茬的游客自驾前来,林间避暑,溯溪寻乐,畅享一份清凉。据粗略统计,大有镇去年累计接待游客24.5万人次,同比增长39%。
如此火爆的流量背后有何密码?答案是——“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去年,趁着“178环线”火热出圈的东风,大有镇依托山水资源、利用海拔优势,盘活闲置资源、激发村民活力,一个个特色民宿、一片片露营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让大有镇的避暑康养产业迸发出了新的动能。
唐远能是指拇村村民,过去一直靠务农为生。眼看大有镇避暑康养产业越发火热,他便和几个朋友一起流转了村民的闲置农房开露营基地。去年8月,小指拇山露营基地试营业,还没怎么对外宣传,便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自驾游客,最火爆时每天能接待两三百人,让唐远能第一次尝到了旅游的甜头。
“凉爽气候、优美风景、地道乡村美食,以及淳朴民风,让我们流连忘返。”在大有镇东麓雅筑民宿内住了半个月的中心城区市民张林说,虽然这个基地开业没多久,但配套设施完善,饭菜也很合胃口,住起来十分舒适。
避暑康养产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气,也进一步促进了高山反季蔬菜等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水源村村民冯秋容说:“凭借高山生态特色,我家番茄每斤能卖出更多的钱,还不愁销路。”
绿色生态是大有镇最大的优势,该镇将借助独特的高山气候和潜力巨大的康养“凉经济”,让村民在家门口端上生态“金饭碗”,走稳共同富裕路。
重点项目跑出加速度
3月,导流洞进洞工程开始施工;6月,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阶段;8月,导流洞全面贯通;11月,进入大坝主体心墙基座浇筑及坝壳料填筑阶段……
2023年,位于大有镇大保村的洪塘水库,进入了加速建设的一年。这里面,既离不开水利建设者的辛勤劳动,更离不开全镇干部职工的用心服务。
洪塘水库是全市重点水源工程项目,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对改善农业灌溉条件,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此,大有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工作和项目建设有机融合,助力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大有镇成立了协调专班小组,由班子成员带头下沉一线,亲自负责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定期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进村召开现场会、座谈会,现场察看项目建设情况,与村干部、村民面对面交流,现场解决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引导党员参与到项目建设中,让党员在项目征地拆迁、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年来,大有镇强化“1+3+N”网格力量,线上运用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线下依托微网格,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协调化解大小矛盾纠纷180余件,切实保障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不仅推动项目初具雏形,也为全镇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动力。
“将来水库建成蓄水后,我家的民宿就在库尾边,到时候生意肯定很好。”在民宿从业者陈霞看来,洪塘水库有助于大有镇更好打造“178环线”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她对未来发展很有信心。
民生实事提升幸福感
民生实事,重在为民。而为民有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群众的体验感。
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出,大有镇石良村5组村民张新伦捧起水洗了把脸,然后开始淘菜。“啥时候用都干净,能用上这么好的水不容易。”张新伦感慨地说。
大有镇地处南部山区,群山相拥,坡陡谷深,喝水问题曾经是困扰部分村民最大的难题。为解决饮水难问题,大有镇在山上修建蓄水池引水下山,暂时缓解了“没水喝”的难题。但雨季水多、旱季雨少,告别“望天水”喝上“放心水”成了村民最大的期盼。
去年,大有镇积极推动实施石良村4、5组集中供水管网延伸工程,新安装供水管道13公里,接到各用户并装表,实行“一户一表”供水,全面提升了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此外,在大保村实施抗旱供水工程,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村道路建设是改善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民生大事,也是大有镇积极推进的民生实事之一。“这条路修得太好了,原来这边下雨就全是稀泥,现在路好走了,我们无论散步还是赶集都方便了!”村民口中的路,是大有镇去年竣工的“四好农村路”,起点在集镇广场,终点在高速路出口新田沟附近。过去从高速路口到集镇需要绕行5公里,现在1.2公里的村道修通后,出行时间缩短了,办起事来又快又安全,村民们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去年以来,大有镇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和要求,全面建好、管好农村公路,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慢慢把群众的期待声变成了掌声、笑声、喝彩声。
基层智治迈出新步伐
基层智治是实现高效能治理的重要基石。自“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大有镇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全体镇村网格长和网格员全力配合,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推动基层治理迈出新步伐。
“最近几天下雨,大保村、指拇村发生了山体滑坡,阻塞了村道,不仅影响了村民出行,不熟悉道路的游客也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近日,在大有镇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上,弹出了网格长发送的信息。
收到上报事件后,大有镇政府立即研究处理,并迅速采取行动,一边在平台上指导网格员、村干部在弯道、下坡等路段做好提示,一边调集有关科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处理滑坡淤泥。
“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依托我镇应急指挥中心现有场地和设备,设置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利用基层网格员和视频监控覆盖全镇重点场所,通过完善平时、战时运行机制,单一事件、多跨事件处置流程,实现事件全流程闭环流转处置,以便高效、快捷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大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走进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正中的可视化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多跨事项”等板块的数据和工作情况,这就是该镇基层治理的“大脑”。自建成运行以来,这颗“大脑”已经受理、办结852件,下派清单任务884件,完成率达100%,“惠民有感”在大有镇正变得越来越实在。
(本版稿件由记者盛余多采写,图片除署名外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