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残助残,用关爱与支持撑起一片晴空
——区残联2023年亮点工作回眸

开展“渝馨家园”“康复服务进协会·同心共筑幸福路”主题活动。

“渝馨家园”“青春相伴·与舞同行”主题活动。

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进社区。

开展“第七个全国残疾预防日”宣传活动。

开展残疾人书法活动。
扶残助残,是一项温暖的事业,也是一份幸福的寄托。
2023年,区残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导向,强化民生保障,增加服务供给,用关爱与支持为全区残疾人撑起一片晴空。
综合集成、系统推进,残疾人基本保障提质增效
2023年,区残联聚焦兜底帮扶,持续推动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新实施残疾人“五个一”自强自立增收致富项目,为大观镇、石莲镇的扶持困难残疾户、已脱贫户(低收入户或监测户)、产业带头户开展种一亩茶(蔬菜)、种一亩经果林、养殖一亩鱼(鸡鸭)、学习一门技术等“五个一”增收致富项目,100户帮扶对象按照“一户一策”帮扶方案,实现全链条、全环节的精准化、专业化帮扶。经绩效评估,100户帮扶对象户均增收达到3000元以上。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需要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去年以来,区残联坚持普惠加特惠原则,织密筑牢残疾人民生保障安全网。2023年,全区19378名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5574名残疾人享受困难生活补贴,3939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全年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843.7万元;开展“关注残疾·送温暖”活动,投入资金19万元,惠及残疾人600余名;开展残疾人临时救助,发放资金8300元,惠及残疾人6名。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以项目化推动残疾人照护服务专业化。2023年,区残联依托南川精神卫生中心,为150名精神残疾人提供“寄宿托养”服务,依托南川区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为50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依托“渝馨家园”、社工组织,为334名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
此外,持续实施为残疾人购买保险项目。去年,区残联在2022年理赔数据基础上,分析残疾人意外伤害易发高频事项和残疾人需求,及时调整理赔标准和增加理赔范围,使赔偿标准更为合理、理赔程序更为便捷。截至目前,已有19人获得理赔,理赔金额7.9万元。
精准施策、优化供给,残疾人公共服务不断提升
聚焦均等优享,全力守护残疾人健康。去年以来,区残联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投入资金8.5万元,为困难精神病患者实施免费服药救助,免费配发手杖、助行器、腋拐、轮椅、盲杖等600件辅助器具,基本辅助器具适配率稳定在95%以上。开展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3000名残疾人免费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检测,建立了“一人一册”健康档案,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力度,投入资金313万元,对全区180名残疾儿童实施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适配儿童辅助器具55件,补助生活交通补贴43万元。为进一步完善康复服务体系,2023年,区残联新建16个具有康复服务功能的“渝馨家园”,持续推动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已取得可研批复和用地预审,完成项目前期投资417万元,拟于2024年5月开工建设。
聚焦育苗成长,助推残疾人教育发展。2023年,区残联与区教委共同开展年度核查,摸清适龄儿童义务教育情况,推动随班就读,加强残疾学生无障碍支持服务,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7.9%;实施“金秋助学”项目,资助残疾大学生36名,发放助学金9.1万元;建立残疾人大学生“一人一策”就业服务档案,持续跟进残疾大学生就业指导帮扶。
聚焦残健共融,积极动员社会助残。2023年,区残联在“99公益日”捐赠活动期间,联合区妇幼保健院、社工服务机构捐赠资金89.5万元,联合爱心企业向区特殊教育中心捐赠价值8000元的爱心物资,联合区侨联获得海外华侨捐赠助听器180台,全年获得募捐资金及物资价值共计238万元。广泛开展“阳光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残疾人公益观影、公益拍照、公益理发等,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做亮“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品牌,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加强助残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以“渝馨家园”+社工组织组合服务的形式,与红苹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四叶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开展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探索邻里照护、残疾人家庭喘息服务等个性化、精准化、专业化的残疾人服务新模式。
多措并举、质效并重,残疾人就业增收成效显著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2023年,区残联严格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2023年,全区140家企事业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272名。
去年,区残联制定出台《重庆市南川区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实施细则》,对残疾人首次创业的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每人一次性补助2000元,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5户、盲人按摩机构21家,发放资金5.2万元。此外,开展助盲就业专项行动,通过走访盲人按摩机构,摸清盲人按摩从业人员基数,扶持盲人27名,发放扶持金13.34万元。截至2023年底,全区4541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2023年,区残联结合残疾人实际需求和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分别在石溪镇、金山镇、大观镇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家庭手工业、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联合区盲协开展盲人按摩培训班,培训盲人50名,进一步规范全区盲人按摩店经营;联合南川区澜玉轩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展传统绳结编织技能培训项目,项目围绕“学、编、购”一体化实施,培训残疾人60名,收购残疾人绳编制品485件,价值58200元。
此外,区残联聚焦就业服务,畅通就业渠道。实施“春风行动”,鼓励用人单位大力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以直播带岗形式,联合区人力社保局举办专场招聘会3场,提供就业岗位180个;利用办事窗口、政策宣传栏、短信等媒体平台发布就业宣传信息300余条;区、镇、村三级残联工作者上下联动,进村入户,送岗到家,开展残疾人求职登记和用人单位残疾人用工需求登记工作。
尊重主体、激发活力,残疾人自强风采有力彰显
聚焦精神富裕,构建高质量残疾人文体参与机制。2023年,区残联以文化人,充分发挥9个市级残疾人文体示范点作用,为残疾人提供多元化的文体服务,开办残疾人专场活动50余场,有效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同时以体育人,积极筛选、培训残疾人运动员,组织5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重庆市2023年残疾人羽毛球锦标赛。参加2022年全国残疾人啦啦操邀请赛(决赛),获听力组二等奖。此外,以艺培人,开展文艺人才储备工作,持续开展“七彩明天”残疾儿童文体艺术培训,使5名残疾儿童免费获得长期专业培训。在2023年“指尖上的自强梦”重庆市残疾人手工编制作品大赛中,我区残疾人李远勇、李孝兰、杨来生参赛作品“金佛山银杏叶胸针”“麻编家居用品六件套”“金佛麻编手提包”分别被评为一类、二类、三类作品。
聚焦供给均衡,开展农村地区残疾人文体专项活动。去年以来,区残联加强部门联动,积极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创建木凉镇汉场坝市级残疾人文化体育示范点1个,残疾人文体阵地进一步完善。联合大观镇,开展“浓情端午·情有独粽”文化活动;联合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等单位,在兴隆镇永福村开展“牵手永福·永远幸福”老人集体婚礼活动;联合头渡镇,举办首届残疾人趣味运动会;联合区肢协,组织50余名残疾人公益观影;联合区中医医院,组织30余名盲人开展“幸福游金佛山”活动。
此外,依托市级残疾人文体示范点,打造了东城街道养老中心5星级文体型“渝馨家园”,成立了“南川区残疾人文艺乐队”,结合传统佳节和涉残节日,举办残疾人文体活动7场,吸引超过300人次残疾人参与。“渝馨家园”实现“有人住、有人管,残疾人有所为”,并以此为样板,推广到全区,最终培育形成了具有南川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渝馨家园”残疾人服务品牌。
(本版稿件由记者李佳遥采写,图片由区残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