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现代化新南川建设擦亮健康底色
——区卫生健康委2023年亮点工作回眸

区中医医院走进福寿镇中心校开展急救技能宣教。

水江中心卫生院放射科为患者进行CT检查。

志愿者指导市民使用“掌上南医”进行挂号。
如今在南川,不少市民都有这样的感受:小病不用去城区,在乡镇卫生院就能检查治疗;互联网问诊越来越方便,手机上就能挂号、缴费、查检查结果;身边的中医馆越来越吃香;生活方式更加文明健康……
2023年,区卫生健康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有重点、分步骤,全面推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高位谋划推进高质量发展 群众就医感受明显改观
2023年,区卫生健康委坚持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并肩骑行,群众就医感受明显改观,“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有效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第五批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紧密型乡域医共体扩面推广。紧密型“乡域”医共体扩大至5个片区、覆盖12个乡镇卫生院,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0%,基层就诊率提升至65.12%。
院院、院校合作持续加强。区人民医院成为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协作中心。区中医医院与市中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进一步加强,与浙江省中医院建立数字健康医院友好合作关系。有序推进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成为市级附属或教学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挂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技术指导医院”,与市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联合成立不孕不育工作站。
学科能力持续提升。区人民医院建成介入诊疗中心、复合手术室、精准医学临床转化中心,通过区县级创伤中心验收,创新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神经外科入选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胸痛、卒中等中心升级为国家标准版。新增市级重点(特色)专科5个、公共卫生重点学科2个,实现零突破。获批省部级医学科研项目4项,厅局级医学科研项目52项。
中医药品牌持续优化。区中医医院跃升“三级”,“两专科一中心”建设能力持续加强,建成全国(市级)名中医示范门诊3个,新增精品中医馆1个,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届中医药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上获3个二等奖。中央中医药资金绩效评价连续3年“优秀”,抢抓机遇,中医药文化产业园项目落户南川,积极申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
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推进区中医医院三甲提标扩能、区疾控中心新建、综合托育示范中心建设等重点项目。
高效推动健康中国重庆行动 全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健康南川,共建共享。回望2023年,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守护下,全区人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健康南川建设步履坚实,免疫接种、健康中国重庆行动、结核病防治等多项工作全市靠前,5项工作成为全市乃至全国首批试点区县或创建机构,4项工作纳入市级专刊推广。
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区疾控中心成功创建全市首批二甲疾控机构,建成区级重点实验室2个,实验室检测能力达560项。新增甲级基层医疗机构2个,水江、大观纳入全市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区妇幼保健院创建全市首批AAA级儿童保健标准化门诊,全区防控水平和保健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疾病防控更有保障。率先将艾滋病防治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全人群筛查率达44.63%,居全市第7位。实施全国首批结核患者关爱行动项目(全市2家)和全市首批无结核示范校园创建(全市4家),获全市结核病质控中心工作先进单位,结核病防治具有“南川经验”。创新开展“月讲越健康”、妇幼健康直播间等特色科普,健康素养水平达32.14%,人均期望寿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连续六年提升。
重点人群服务更有力。重点抓好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慢病患者、重精患者等重点人群管理服务,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各项指标均达97.7%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71.27%;新增托育机构2个,千人口托位数3.4,孕产妇零死亡,婚检率同比增长25.02%;两癌筛查、孕优等项目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在全市技能竞赛中妇幼健康、流调技能、预防接种分获团体一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精准聚焦数字健康 卫生健康智治服务成效显著
按照市级134N的总架构,我区着力推广数字便民,实现惠民有感。新增3项便民服务、5大系统,完成129家村卫生室系统升级,40家医疗卫生机构移动支付。一人一码一档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得到市卫生健康委高度认可,“数字赋能强基层·守护健康新作为”入选基层卫生健康优秀案例。
夯实数字基础。迭代升级村卫生室系统,接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移动支付系统,累计处理移动支付53.8万笔,约6530万元。升级上线“爱国卫生”“区聘乡用”等系统。新增公卫知晓率、医疗服务满意度“在线调查”。
深化数字应用。上线检验检查报告查询、结果互认等便民服务。通过远程影像、心电等,促使区级优质资源下沉,将患者留在基层,形成“乡镇检查、三甲诊断,一级医院收费、三级医院服务”模式,2023年服务患者6.17万人次,同期增长7.43%,为患者节省费用450余万元。远程影像延伸至贵州息烽县,累计服务患者2.9万人次。通过远程诊断系统及时诊断,极大提升了基层急救能力,仅远程心电中心每年为基层快速诊断闭环治疗急性(亚急性/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30余例。通过数字健康平台实施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信息化管理;在全市率先应用妇幼健康系统,建成“甲地建卡、乙地保健、丙地分娩、丁地成长”的全流程保健模式和卫生健康委、妇幼保健院、产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妇幼相关机构全程全周期无缝衔接的协同管理模式,增强了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的精准性,妇幼群体满意度极大提升。2023年该系统成功推送孕产妇、儿童服务信息18903条。
加强数据治理。将“卫统”与平台数据相互印证;PFS系统全年完善出生、死亡等数据2万余条;开展HIS系统、人口监测等数字化培训,以“场地授权”的模式统筹推进本系统正版化软件工作;开展重点医疗机构网络安全现场督查指导,全年无网络安全事故发生。
细数荣誉
1.“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有效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第五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为全市唯一入选区县。
2.“医防协同——统筹疫情防控和基本公共卫生”代表重庆市在全国第四届基层卫生健康发展与传播大会上作交流发言。
3.连续14年7次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
4.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工作获全国先进集体。
5.主题教育工作接受中央、市委主题教育第8指导组检查,并得到高度肯定。
6.1个党支部被评为全国临床科室标杆党支部,1个党委、4个党支部被评为全市公立医院党建标杆示范点。
7.清廉医院试点评为市级清廉医院示范标杆。
8.“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纳入全国医院党建工作专刊推广,“法治护航中医药”纳入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专刊推广,3项作品入围第八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最佳作品。
9.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代表重庆市接受国务院考核巡察得到专家组好评、零扣分。
10.2021—2022年度连续两年以“医共体三通改革”“服务高质量”事项获市政府督查激励表彰。
11.全国公立医院满意度评价中,门诊、住院满意度均位列区县第一,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本版稿件由记者陈蕗颖采写,图片由区卫生健康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