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康养游后花园 建设强富美山王坪
——山王坪镇2023年亮点工作回眸

秋日里美景如画的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

干净整洁的村居环境。

整治闲置地打造糯玉米基地。

举办羊肉汤锅擂台赛打造“味道南川”新名片。
《做优做强“苦、甜、游”产业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获评重庆市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经验乡镇级一等奖;荣获“巴蜀气候标志·清凉避暑地”称号;庙坝村获评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村……
回望2023年,山王坪镇以山王坪片区康养项目开发建设为契机,突出党建引领,围绕“打造康养游后花园 建设强富美山王坪”目标,深耕“苦、甜、游”三大特色优势产业,稳步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以生态为底色 牵牢产业“牛鼻子”
“吃得黄连苦,生活比蜜甜。”这是流传在山王坪的一句话,也是山王坪人艰苦奋斗、苦尽甘来的生活写照。
“苦”——持续巩固发展黄连2000亩。在庙坝村打造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发展黄连种植基地两个,联合重庆医药九隆现代中药公司共同建设黄连优质种苗GAP示范基地,植入溯源系统,打造山王坪黄连品牌。
黄连产业是山王坪镇中药材“苦”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该镇立足中药材,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开展中药材技术培训,培育黄连经纪人,打通中药材销售渠道,引导农户做优做强中药材产业。
“甜”——中蜂、糯玉米产值突破600万元。第一个“甜”,山王坪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发展中蜂养殖4500群,蜂蜜年产量在7吨左右,实现年产值150万元。另一个“甜”就是糯玉米,该镇邀请市农科院与南川区农业农村委技术专家,规划发展糯玉米产业,通过整治闲置地,动员企业和大户种植,如今全镇已种植3000余亩糯玉米,产值达450万元。
为了把土特产卖向全国,山王坪镇深挖“山王坪”“黑叶猴”等热点元素,将原生态“土货”变成文旅潮品,注册“白颊黑叶猴”系列商标,打响“白颊黑叶猴”蜂蜜、“白颊黑叶猴”糯玉米品牌,并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此外,山王坪镇还发展优质稻2000亩,建设1000亩区级优质油菜种植示范片,栽种高山反季节蔬菜300亩等。
“游”——山王坪镇地处“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环线上,结合境内自然风光和凉爽气候,该镇发展起乡村旅游,打造民宿、农家乐和露营基地。新建喀斯特公园营地、小山丘、山语星辰等露营基地12个,精品民宿2家、接待酒店1家、农家乐20余家,初步形成了观光休闲、康养避暑度假为主的旅游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以康养为基色 把握发展“新风口”
2023年11月16日,山王坪片区康养项目开发建设启动大会召开,会上提出,把山王坪片区作为全区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龙头阵地,全力以赴将山王坪片区打造成为重庆康养品牌首选之地。
这无疑是山王坪镇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此山王坪镇聚焦山王坪片区康养项目开发建设,主动做好相关项目征地拆迁和矛盾纠纷化解,全力服务好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一号线道路、6号线道路、山王坪首开区、油榨房水库、水井山乐园等一批市区级重点项目建设。
走进山王坪镇河嘴村,这里的人居环境和村民农房进行了统一设计改造,已经完成改造的农家小院白墙青瓦格外亮眼,搭配原石原木的庭院围墙,整体外观与庭院相得益彰,一派绿树村边合,碧水映农家的美丽画面。
去年,山王坪镇实施了河嘴村移民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和区水利局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项目,重点整治提升河嘴村的人居环境。公路硬化10处,全长795米,安装了138盏太阳能路灯;农舍外墙改造69户,12633平方米;实施庭院改造15处,2532平方米;新建庭院花台24处,496米;改造移民活动广场,新建观景台,文化长廊,配套种植了绿草鲜花。
该村还将增设园林景墙小品、党建小品,并配套休憩座椅和健身器材等,使整个村庄有颜值更有品质。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在龙泉村开展福寿寺入口区域形象提升工程、秦家湾乡村广场建设工程等项目,把龙泉村打造成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休闲体验农业、休闲度假产业四大产业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特色乡村,为乡村汇聚更多人气,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近年来,山王坪镇加强生态保护力度,获评“重庆气候清凉避暑地”称号;庙坝村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山王坪村获“重庆市绿色示范村”称号。
树牢宗旨意识 服务民生“新成效”
去年,山王坪镇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实施河嘴村和美家园建设,开工群众所盼的庙坝村进村道路,“四旁”植树2400株,退化林修复1000亩,退耕还林管护2200亩,全面完工龙泉村产业路、庙坝村大树茶种植等两个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引导脱贫人口外出务工54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69个,申报兑付雨露计划补助67人次10.05万元,发放小额贷款8户40万元,教育资助在籍学生129人,送教上门1人。
创业就业稳步推进。新增就业45人,申报创业担保贷款3户60万元,新增返乡创业实体32户,实现投资676万元,带动就业105人,在岗公益性岗位35个。
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救助因病、因学、因灾等困难群众28人11.84万元。高质量完成龙泉村“渝馨家园”残疾人之家、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建项目建设。
压实安全责任防线。排查整改各类安全生产隐患87个,整治87个,整改率100%。开展道路交通驾驶员安全培训、消防知识培训、森林灭火、防汛抗洪、地灾救援疏散演练等,全镇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
社会治理成效明显。大力开展反诈骗宣传教育,严防诈骗事件发生。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共接下访群众86人次,及时妥善化解处理群众所反映问题86件,其中化解历史遗留问题6件,化解率均为100%。
(本版稿件记者黎明采写,图片为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