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三篇文章” 书写“时代答卷”
发布时间:2024-01-28 13:23:57 来源:
新闻摘要:

  做实“三篇文章” 书写“时代答卷”

  ——东城街道2023年亮点工作回眸

  

未命名图片1

 

  东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欢乐闹元宵”文化活动。

  

未命名图片2

 

  北郊社区居民在社区图书室看书。

  

未命名图片3

 

  高桥蜂糖李发展劲头足。

  

未命名图片4

 

  东街夜景。

  2023年,东城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数字重庆“1361”整体架构和全区“1343”总体思路,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为指引,以试验示范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契机,立足“园区主战场、产城融合地、文明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深入推进党建统领“三项重点任务”,做实“城市更新、产城融合、景城融合”三篇文章,锁定目标、克难攻坚,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在“最差行政效能乡镇(街道)大家评”中连续七个季度评议总分第一,全面从严治党考核被评为优秀单位。

  围绕“党的建设”激活力 基层党建更显成效

  筑牢“主阵地”,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凝心铸魂,使思想教育实起来。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提高政治素养,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学习常态化,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抓牢风险防范。

  畅通“主动脉”,坚持建强基层各领域战斗堡垒,使组织基础强起来。持续做靓党建品牌,做优做强基层商会,支持人大工作,优选议事代表72名,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锤炼“主力军”,坚持鲜明新时代选人用人导向,使模范作用亮起来。持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严管厚爱抓队伍,抓“两委”班子建设,扎实有效做好换届后半篇文章。

  把牢“主动权”,坚持以示范强化党建引领,让基层智治改革动起来。建立完善机制体系,构建工作责任、信息归集、闭环落实、应急联动、考核评估五个工作机制,抓紧落实“三个核心绩效”,助推网格发挥作用,精细化划分109个网格、538个微网格,网格党组织覆盖率达100%。

  围绕“经济发展”谋突破 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经济指标实现稳步增长。2023年1~12月,街道完成财政收入2.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8.1%;地方财政收入0.8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2%。规上工业产值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51.88亿元,增速31.6%;工业投资额10.01亿元,增速92.8%;限上批发零售额50.02亿元,增速8.1%;限上住宿餐饮营业额4.7亿元,增速1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万元。

  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成立重点项目领导小组,设立重点项目专班,主要领导挂帅,每月定期调度,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服务东城片区改造、产城融合发展、讲好东街故事,助推“一号工程”落地落实;积极协调化解页岩气、风电项目及智慧物流园等项目矛盾,实行赋色管理、打表推进,保障62个区级及以上重点项目建设;组建三个征地拆迁工作专班推动拆迁工作,充分发动网格力量,抓好征地拆迁工作。及时制止违法建筑151起,涉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拆除违建面积1.03万平方米。

  营商环境稳步提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15名处级以上干部常态化帮扶联系企业,召开7次联席轮值会落实助企纾困“一揽子”政策,走访服务辖区2714家中小微企业,帮助10家小微企业申报农用地转用手续。建立纳税排名50强企业全生命周期台账,定期收集企业意见建议。积极为辖区企业协调银行贷款、社保缓缴等事宜,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激发实体经济活力。以开展第五次经济普查为契机,摸清实体经济主体底数,截至去年底,街道共有市场主体15266户,其中内资企业2922户,外资企业5户,个体户1225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7户。新发展市场主体4137户,其中内资企业173户,个体户396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户。

  城市更新品质加速推进。以“创文创卫”和“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完成6处经营性自建房整治,投资300余万元改造升级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完成回收公司家属院、花果小区等12栋房屋、19个单元、6.0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受益群众292户约1300人。完成上级交办的金山丽苑小区消防设施整改任务。完成世纪广场树木修剪和渚堰塘社区河畔清风小区路面坑洼的整治。

  耕地保护工作攻坚推进。攻坚完成耕地恢复补足任务426.32亩,完成率达107%。完成耕地保护专项整改图斑40个,面积332.8亩,并通过验收。完成南川区退耕还林存量“非粮化”问题图斑整改108个,永久基本农田中非耕地原址整改41.5亩,现状耕地中存量“非粮化”原址整改454亩。完成耕地“非粮化”问题图斑整改112个,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原址整改38亩,存量“非粮化”原址整改459亩。坚决遏制新增乱占耕地行为,坚持发现一处、拆除一处,已查处乱占耕地图斑21处,拆除面积约3154.11平方米。

  围绕“民生服务”办实事 惠民有感更有温度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压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责任,对513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对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4人精准定位,有效帮扶;解决公益性岗位125人;落实外出务工交通补贴286人3.035万元;着力提升人居环境,筹资193万元硬化2.15公里村道,修建2口灌溉蓄水池、10公里便民道路;有效推进“河长制”工作,累计巡河503次,清运各类生活垃圾约3800吨左右。实施马堡山水库移民美丽家园项目、高桥村后扶供水管道安装工程。

  社会保障与创业就业兜底推动。对因病、因灾、因意外困难家庭等群体发放救助金、补贴、助学金等费用105万余元;关心支持残疾人工作;落实重度精神病人的监护管护看护;完成辖区9267名老年人健康体检服务工作;推介大学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农民等1931人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50万元;为620名困难人员参加养老保险,4559名特殊人员参加医疗保险。

  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石雷路沿线扬尘污染综合治理,解决3个村(社区)群众长期反映而未解决的生活环境问题。完成渚堰塘社区新兴路、花山社区东环路D级危房整治。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50场次,“党的二十大精神”、《民法典》宣讲60余场次,综合文化中心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积极组织参加“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等各类文化、体育赛事活动,均获得好成绩。

  围绕“平安法治”强稳控 安全稳定更加牢固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可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牢牢守住安全生产红线,常态化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对森林防火等易发高发和自然灾害领域出台专项治理方案,添置消防灭火设备、建立30人应急救援队伍,常态化开展训练;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完成68.754公里森林防火通道维护。对2468家企业排查隐患351条,全部整改到位。

  信访维稳扎实有力。坚决落实党中央、市委、区委平安稳定的相关要求,成功化解多个小区还房纠纷、物业矛盾。

  基层治理创新突破。依托109个网格、538个微网格的“141”网格体系建设,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本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闭环流转要求。灌坝社区连续两年作为全市平安法治社区项目试点示范。以金山丽苑小区问题小区治理为突破口,充分践行“枫桥经验”,有效化解基层矛盾,探索了“三找五必到”工作法,使“问题小区”蝶变为“样本小区”,参评全区基层治理“最佳实践案例”荣膺前列。

  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东城街道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的建设为总揽,严格按照全区“1343”总体思路,全力做好“产、城、融”三篇文章,构建党建统领整体智治体系,持续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推进南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化郊区新城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继续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问题整改、建章立制贯穿到学习教育全过程,贯穿到日常工作当中,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为街道干部队伍积极推动东城建设发展注入精神动力。

  二、深入推进党建统领基层智治。积极推进“141”基层智治体系上下贯通,完善“五大体系”、动态做实“三大核心绩效”、聚焦基层重点任务,提升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整体效能,强化“885”晾赛评价争“A”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服务群众解难题工作体系。持续推进智治体系应用,按照数字重庆一体化平台的相关要求,真正用好一体化智治平台、八张报表、八张问题清单、突发事件直报快响等应用,以数字化赋能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三、积极主动谋划工作。聚焦群众最急迫、最急需的交通、饮水等民生问题,围绕就业、社保、医疗、教育、养老、救灾救济等民生实事,主动对接区级部门,编制2024年项目,力争更多项目挤入全区大盘子,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凝心聚力建设幸福、宜居、宜业新东城。

  (本版稿件由记者刘晓娟采写,图片由东城街道提供)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