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势奋发 “牧”歌前行
——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2023年亮点工作回眸

举办金佛山中蜂成熟蜜现场品鉴活动,助力中蜂产业发展。

工作人员对城区宠物医院开展检查。

开展动物防疫劳动和技能竞赛,提升能力素质。
2023年,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区委、区政府及区农业农村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助农增收成效明显
2023年,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以生猪为重点,推动南川鸡、金佛山中蜂、草食牲畜为特色的生态畜牧业全面发展。全年出栏生猪68.111万头,增长4.7%;能繁母猪存栏3.4491万头,减少5.4%;出栏肉牛1.4946万头,增长10%;肉羊3.1901万只,减少1.8%;家禽653.7775万只,增长6.2%;饲养中蜂13.9万群,增长0.7%,禽蛋产量1.0707万吨,增长10.2%,畜牧业总产值达27亿元。
全区生态渔业稳定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495万亩,水产品产量1.3889万吨,增长4%,渔业总产值3.74亿元。
2023年,畜牧、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33%以上。
招商引资成绩斐然
2023年,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扎实做好畜牧、渔业项目策划包装储备工作,建立了畜牧、渔业储备项目库,已储备畜牧、渔业向上争资项目38个,招商引资项目34个。成渝现代特色农业带典型合作项目——6600头生猪种业示范养殖项目已建成投产,现存栏种猪1.1万头,并在我区发展生猪代养户7户,2023年已出栏生猪3.97万头。
2023年,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推动家禽产业化建设项目、牛文化数字产业园建设项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启动建设,协议引资8.5亿元;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区域处理中心、畜禽饲料加工、100万只蛋鸡养殖、陆基循环水养殖基地等项目正在对接洽谈。
大力推动我区规模养殖场发展,全区有各类畜禽养殖场(户)893家,其中生猪568家、家禽53家、肉牛192家、肉羊75家、肉兔5家,饲养中蜂100群以上260家,全区畜禽规模养殖比例达48.5%。
去年以来,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向上争取资金3584万元,同比增加1116万元,增长45.2%。
资源保护稳步推进
2023年,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加强与市畜牧科学院、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的合作,开展了“饲养方式对南川鸡生长及肉品质的影响”“南川鸡凤头性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和生长激素基因多态性研究”“重庆南川金佛山中蜂保护与特征特性研究”等试验。
补充完善了南川鸡遗传资源相关数据,修改了南川鸡遗传资源鉴定申报材料,开展了涪陵水牛遗传资源调查,安装了“中华蜜蜂保护区”标识牌,接受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蜂专业委员会多名专家现场指导。
建立了“南川鸡科技小院”,制定了南川鸡、涪陵水牛和金佛山中华蜜蜂资源相关地方标准5个,“陆坪石林牌南川鸡”被认定为“重庆名牌农产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能力进一步提升,保种场现存栏南川鸡2500只、涪陵水牛53头,全区金佛山中蜂保有量达到5.2万群。
政策直达惠民惠企
2023年,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修订完善了《畜牧兽医渔业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汇编(2023年版)》并广泛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
各项政策落地生效、惠民惠企——投入资金249万元,支持引进种公猪86头,种母猪2627头,选留本地母猪3000头;投入资金2276.25万元,保险生猪33万头,能繁母猪保险3万头,生猪收益保险7.5万头,全年累计理赔资金4804万元;投入资金249万元,改造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1家、水产规模养殖场5家,水产养殖尾水治理7家;兑现牛羊高质量发展贷款贴息资金4万元;落实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政策养殖场28家,其中生猪养殖场24家、养鸡场4家;投入资金34.5万元,采购猪瘟疫苗47万头份、山羊痘活疫苗4.5万头份,对全区生猪、肉牛免费普遍预防接种;引导肉牛养殖协会为肉牛养殖户统一采购饲草,全年为肉牛养殖户节约饲料费用120万元。
疫病防控扩面增效
2023年,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进一步扩大畜禽疫病防控面,落实动物疫病防控经费465万元,共强制免疫畜禽229.98645万头(只、羽),畜禽养殖圈舍消毒18.4万间,做到了应免密度100%、疫情普查面100%、消毒面100%。
大力提升犬只狂犬病免疫密度。采取春、秋季集中入户免疫、定时定点免疫、常年提供接种服务等方式,全年共免疫犬只1.5997万只。
全区疫病监测预警及时有效,共监测重大动物疫病、人兽共患病及畜禽常见多发病31879份,合格率均在75%以上,发布动物疫情监测预警4次,精准指导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食品安全全面发力
2023年,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规范动物产地检疫,建设34个检疫申报点,其中23个设立出证点,严格执行产地检疫申报制度,规范出具产地检疫证明;严格屠宰检疫,对屠宰企业派驻官方兽医及协检人员,严格按程序规范检疫;加强调运备案管理,强化入渝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检查。
加大畜产品源头监管力度,开展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行动、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三大专项行动”,建立了工作台账。完成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90批次,畜禽、水产养殖及屠宰企业风险监测抽样180个、监督抽样47个、水产品禁限用药物抽样监测86个1032个指标,确保市民肉食品安全。
部门形象整体跃升
2023年,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成功举办了蜜蜂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2023年工作启动暨蓝莓蜜蜂授粉现场会、金佛山中蜂资源保护暨成熟蜜生产技术交流会和南川区2023年动物防疫劳动和技能竞赛“两会一赛”,加强交流学习,鼓励职工钻研技术、苦学本领、创先争优。
选派选手分别参加了“巴渝工匠”杯重庆市首届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动物疫病防治赛项、2023年川渝畜牧劳动和技能大赛和“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二届水产养殖职业技能竞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去年,覃志初劳模创新工作室被重庆市总工会命名为2023年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肖仁荣同志再次被选派为援助莫桑比克第四期农业技术专家。
2024年工作打算
一、党建引领,铸强队伍
一是抓思想建设,强队伍素质。开展主题党日、警示教育学习等活动,强化理论意识、坚定理论自信,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构建风清气正、廉洁从政的生态环境。二是抓理论学习,强业务能力。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培养业务能力过硬的兽医队伍。三是抓监管制度,强内部管理。做好常态化督查检查工作,严格执行考评管理、请销假管理、公车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行为,让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推进我区畜牧兽医渔业工作高质量开展。
二、稳定生产,助农增收
一是认真落实生猪生产各项政策措施,推进生猪政策性保险全覆盖,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强力推进市畜科院南川分院(木凉)基地建设,支持小规模养殖场(户)发展现代化生产,提升养殖污染治理能力,加快产业升级。三是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家禽,切实增加畜禽产品市场有效供给,丰富市民“菜篮子”。四是加强智慧畜牧、渔业建设,扎实做好南川鸡、金佛山中蜂申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工作,推进家禽、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让技术端和产业端共同发力,助推我区畜牧产业发展。五是稳定水产养殖面积,大力实施稻渔综合种养,新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2000亩,不断提高水产品供给能力。
三、疫病防控,确保安全
一是做好动物疫病定期监测,科学防控动物疫病,避免动物疫病的爆发与流行。二是持续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布病、狂犬病等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工作,积极推进春秋两季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行动有效开展。三是做好产地、屠宰、指定道口等环节检疫,避免携带病原体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入市场,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降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发生。
四、推进建设,防范风险
一是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病死畜禽收贮处理中心——神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后续建设工作,有效切断动物疫病传播路径,打通动物疫病防控“最后一公里”。二是建设生物安全二级兽医实验室,为我区重大动物疫病诊断、免疫效果评价和人兽共患病的监测净化提供技术支撑。三是推进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实现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
(本版稿件由记者李佳遥采写,图片由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