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结硕果 砥砺奋进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4-01-28 13:11:45 来源:
新闻摘要:

  科技创新结硕果 砥砺奋进新征程

  ——区科技局2023年亮点工作回眸

  

未命名图片1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瑞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未命名图片2

 

  重庆银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实验室。

  

未命名图片3

 

  黄连标准化生产基地。

  “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专项获市政府激励支持;

  市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完成全年市级目标任务的237%;

  1~12月规上工业及服务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0.24%;技术合同登记额首次突破1亿元……

  2023年,区科技局大力实施高新区创建行动,助力全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优异成绩在南川大地上镌刻了一枚枚深刻的科技创新“印记”。

  强化顶层设计

  推进高新区创建工作“稳发力”

  区科技局紧跟全区“1343”总体思路,围绕高新区《战略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3+1”主导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创建指标,做强企业创新主体。两次改造提升高新区过渡展示中心,引进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入驻。高新区规划展览馆钢结构主体搭设、外部装修已完工,进入室内布展阶段;规展馆展陈方案经过20余轮的深化提升已基本定稿,整体工程已接近尾声,即将完工投用;督促指导各组团景观提升、环境整治、制作安装40余块创新荣誉标牌,有力提升高新区整体形象。完成《关于设立市级高新区的请示》、申报资料、佐证材料、专家评审PPT汇报材料编制,园区整合方案已报市发展改革委备案。邀请了高新区评审专家进行3次调研摸底,同时加大督导力度,印发创建任务及整改清单4次,确保创建迎检准备工作全面落实到位。

  聚焦特色资源

  推动中医药产业“焕新生”

  区科技局积极开展中国·重庆中医药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前期策划工作,会同区发展改革委、区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完成中国·重庆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总体方案。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区内中药材种植企业(合作社)与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的中医药制造加工企业建立联动机制,共建黄连和玄参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四下基层”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助力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实现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推动上药慧远与市中药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共建市级重点实验室;推动青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申报2023年度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点专项——“道地中药材数字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已通过市科技局立项并启动。

  突出创新赋能

  点燃科技企业发展“强引擎”

  区科技局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2023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2家,比2022年增加20家。新培育重庆市科技型企业194家,累计达到782家,完成市级“双倍增”任务的237%,新认定区级研究开发中心9家,全区达到43家。去年1~11月,规上工业及服务业企业研发投入5.78亿元,同比增长31.87%。全年共提交R&D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入库、科技型企业入库等财政资金补助近1347.88万元,同比增长83.9%,惠及企业500余家次,协助53家科技型企业获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超1亿元。扎实开展“三服务”工作,巩固干部职工“一对一”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机制,邀请市级专家开展“一对一”现场指导,选聘有实力的第三方机构“一对一”开展研发辅导。

  优化创新资源

  营造科技创新创业“软环境”

  区科技局新命名区级科普基地6家,目前共有34家区级及以上科普基地。3家科普基地获得市科技局科普项目支持30万元。在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选聘科技创新智库专家13名,服务大健康、绿色建筑等主导产业。新增科技领域“重庆英才”1个,累计入选“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3个、“重庆英才·创业领军人才”2名。选派国家“三区”科技人才、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共48名,组成了古树茶、中药材、蓝莓、方竹笋等特派团队,开展线上线下科技服务200余次,大力推动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通过“服务带动、深挖拉动、政策驱动、宣培推动”四项举措,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合同登记、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区登记技术合同89项,登记额达到1.1亿元;“渝东南南川大型常压页岩气田发现及勘探关键技术”获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找矿奖)二等奖。举办“第六届南川科普讲解比赛暨第十届重庆科普讲解大赛预赛”“2023年南川区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837位科普爱好者参与。

  (本组稿件由记者邓的采写,图片由区科技局提供)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