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区司法局扎实履行“一个统筹、四项职能”,敢于攻坚克难,不断开拓创新,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多项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5项工作被纳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改革试点,其中3项已完成并通过市级验收,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亮点1
南川获评全市
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100项指标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及实地核查,成功创建第二批市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亮点2
法治观测点、法治观察员制度获中央依法治国办点名推广
作为全市唯一试点区县,创设法治观测点14个、选聘法治观察员150人,及时了解和解决群众身边的法治建设领域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打造基层“法治哨点”。目前已收到法治问题和意见建议119件,推动城区停车治理等72个问题解决。全国法治观测点和法治观察员调研座谈会在南川召开。
亮点3
成功创建“清廉重庆
建设标杆单位”
作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11个试点单位之一,紧紧围绕法律援助、公证、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核心业务,以最小颗粒度的清廉细胞辐射带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清廉建设。区司法局和区法律援助中心典型案例分别荣获“清廉重庆建设标杆单位”“清廉重庆建设优秀实践案例”。全市清廉政法建设试点示范现场交流会在南川召开。
亮点4
“最差行政效能乡镇(街道)大家评”获央视报道
区委依法治区办、区纪委监委探索创新“最差行政效能乡镇(街道)大家评”机制,每季度对34个乡镇(街道)开展一次评议。已开展评议7次,评出“最差”乡镇22个,约谈领导干部77人次。相关做法获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专题报道,并被市委依法治市办作为基层治理典型案例上报至中央依法治国办。
亮点5
发挥法律专业优势护航高质量发展
积极参与重大涉法事务处置,组织法律专业人员针对房屋征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意见建议。安排律师团队协助完善非诉审查,为依法征收打好提前战。整合司法所、法律顾问等力量,依法化解征地拆迁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纠纷。严格审查重大招商引资合同,及时提出审查意见建议,有效规避双方法律风险。全年已对100件重大招商引资合同开展合法性审查,出具法律审查意见225条。
亮点6
行政争议化解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制定出台《南川区行政争议化解工作规则》,将行政赔偿、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等8类行政争议纳入化解范围,建立“府院联动”机制,推进行政争议化解质效,累计受理行政争议案件72件,成功组织化解52件。全年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28件,受理104件,审结102件,审结率达98%。行政复议首选率、受理率、审结率、复议后起诉率以及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率均位居全市前列。
亮点7
全面铺开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
全市镇街综合执法改革工作座谈会在我区召开。三泉镇在全市首批开展改革试点,全区34个乡镇(街道)承接“法定+赋权+委托”的执法事项(乡镇101项,街道93项)。全面完成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试点工作,制定完善14个制度性文件,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
亮点8
南川区获评“八五”普法中期评估“优秀”等次
持续推行普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全市“城乡精准化普法”首批6个试点区县之一,探索建立了以“三单三书两表”制度为主骨架,以需求采集、研判供给、管理评估等为闭环的全过程普法管控机制,获市普法办点名推广。认真组织实施全市“八五”中期督导迎检,我区获评“优秀”等次,是全市5个获评优秀区县之一,并被市推荐申报创建首批“全国守法普法示范区”,典型案例作为全市唯一推荐申报“法治乡村建设示范区”。
亮点9
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获市级推荐上报全国先进
扎实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园区行”,深入企业“法治体检”、提示风险防范200余件次。实施“法援惠民生”,推行法律援助告知承诺制、“点援制”、“三优”服务等便民举措,全年受理援助案件1788件,法律援助服务率位居全市第三。推出公证“三优、代跑、加速”便民服务,全年办理公证2200件。新建行专调委会5个,全区达16个,全年各级调委会调解各类纠纷14389件,调解成功率99%。
亮点10
创新重点人群管控服务
实施《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十个一”工作制度》,实现从释前信息核查到回归衔接、帮教服务全环节流程化管理,我区被确定为全市安置帮教“一条链”闭环管理改革试点区县。探索引入企业建立“两类人员”就业培训基地5个、公益劳动基地5个,为“两类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全年无因服务管理不到位导致“两类”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或产生较大社会影响事件发生。
(本版稿件由记者陈蕗颖、特约通讯员刘敏采写,图片由区司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