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阔步行 乡村振兴赋新篇
发布时间:2024-01-28 12:30:27 来源:
新闻摘要:

  现代农业阔步行 乡村振兴赋新篇

  ——区农业农村委2023年亮点工作回眸

  

未命名图片1

 

  大观镇铁桥村蓝莓基地。

  

未命名图片2

 

  粮油示范基地。

  

未命名图片3

 

  木凉镇茶叶基地。

  

未命名图片4

 

  福寿镇大石坝村高标准农田整治现场。

  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7.5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步提升;全年蔬菜产量59.41万吨、出栏生猪68.1万头,农业保供能力稳步提升;我区获评“2023年全国特色魅力茶乡”,《南川区以“稻”为媒开辟乡村振兴新“稻”路》获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经验做法……

  2023年,区农业农村委以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等工作为重点,全力抓好农业稳产和农民增收,保持了全区农业农村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势头。

  做强特色产业

  壮大农业发展力量

  过去一年,我区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统揽,围绕“全产业链、功能拓展、数字赋能、平台支撑”的发展思路,以种植、研发、加工、储运、营销等环节为重点,重点建设了“南川米”、蓝莓和古树茶等特色产业链。

  截至去年底,我区已建成绿色精品稻米基地7万亩,推进1.3万亩古树茶基地、1.1万亩蓝莓基地提质。推动“南川米”、古树茶和蓝莓“一主两辅”乡村产业实现链条延伸、富民兴村。

  近年来,我区重点在品种选优、土壤改良、生产标准化、加工智能化、销售品牌化上下功夫,持续大力推进“南川米”产业发展。去年,我区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7.5万亩;实施农机装备提升和应急作业能力项目,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3%。去年我区粮食播种面积达73.65万亩、产量超过31万吨。

  目前我区已建成蓝莓组织培养育苗实验室,拥有1.1万亩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是重庆最大的蓝莓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区县。蓝莓组培中心可每年供应优质蓝莓种苗超过60万株。已建成占地127亩的蓝莓加工厂,并配套建成1万吨冻藏冷冻库。去年南川蓝莓销往澳门。我区已建成集种苗繁育、基地种植、采摘销售、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景区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旅融合示范基地。

  近年来,我区围绕南川古树茶选种育种,持续开展基础研究,为金佛山古树茶开发与利用打下坚实基础,一片“大树叶”逐步成长为年产值1.5亿元的“大产业”,让古茶树变成了“摇钱树”。我区出产的古树茶,不仅销往国内各地,更远销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精准扩规延链

  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过去的一年,我区农产品加工提质扩能,新培育出金禾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特珍食品有限公司两家市级农产品加工业“双百”企业,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连续两个季度在全市赛马比拼中名列榜首。

  培强塑优农业品牌,“南川米”“南川玄参”入列2023年第一批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

  过去的一年,“大金佛山178环山趣驾”红红火火,串联起我区景区游、康养游、乡村游、度假游等多种旅游方式,不仅成为游客节假日旅游的热门选择,还为沿途农户增收提供机会,成为我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去年,我区获评“2023年全国特色魅力茶乡”,木凉镇汉场坝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茶旅融合促乡村振兴项目入选第三届重庆市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新创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1个、村3个。

  强化生态支撑

  和美乡村如诗如画

  走进我区广袤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映入眼帘,特色民居在山水间相映成趣,一条条农村公路直通家门口……乡村之美仿佛是一幅多彩的油画。过去一年,我区大力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271户,入户道路建设118公里。

  实现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38%,规模养殖场、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52.8%,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44.7%,农药使用量下降0.1%。我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入选全国技术模式。

  走进丰必达5G电商直播产业基地,金佛山贡米、金佛山方竹笋、金佛山蜂蜜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如今,我区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从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全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6亿元。我区生态大观园直播分中心入选全市数字农业电商直播产业园区域分中心。

  靶向发力改革

  乡村振兴脚步铿锵

  华绿生物食用菌项目是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区智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采用了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去年一期工程实现食用菌产量1.5万吨,产值约1.5亿元。

  去年我区培育市农产品加工业“双百”企业两家,1月~11月,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0.76亿元、增长7.4%,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获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赛马比拼第1名。

  方竹笋被誉为“笋中之王”,但保鲜时间短成了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我区建成了年产1.5万吨的加贝蔬菜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季季丰食品方竹笋液氮速冻加工项目,有“冷”技术的加持,新鲜方竹笋和蔬菜实现了供应自由。

  目前,我区建成智慧农业项目6个、打造智慧农业市级示范项目两个、建成益农信息社217个。培育本土电商主体,全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中信息化技术覆盖率达75%。

  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创建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72个,着力打造了“南川米”“金佛玉翠”“南川古树茶”“南川方竹笋”和“南川鸡”五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南川米”“南川玄参”入列2023年第一批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

  去年,我区建立“南川农安”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将企业信息、产品信息、承诺达标合格证信息、追溯信息一码整合。“重庆市南川区农村产权流转服务有限公司”挂牌运行,我区初步建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2023年交易额突破1亿元。我区入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区县。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我区新获批为市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区县,《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有效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入选第五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积极探索农民通过“土地股”“成员股”等多种股份合作形式,参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增“三变”改革村40个,改革村达125个。扶持壮大集体经济。227个村(社区)完成集体经济收益分红,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的村占比达94%。

  (本版稿件由记者黎明采写,图片由区农业农村委提供)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