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力社保局2023年亮点工作回眸:时代答卷写满获得感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4-01-27 11:47:32 来源:
新闻摘要:
未命名图片1

专场招聘会现场。  

未命名图片2

专车直送外出务工人员。 

未命名图片3

创设疑难问题办事窗口,用“小窗口”做好“大服务”。 

未命名图片4

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 

未命名图片5

全市首个银行端24小时社保自助服务站在南川投用。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8786人,完成基本养老保险扩面7904人,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28场、发布岗位3.18万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713万元,成功创建4个市级平台基地,成功打造6个市级充分就业村(社区),在全市率先建成24小时社保自助服务站……

  刚刚过去的2023年,区人力社保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群众所诉、所需、所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保民生、促发展两条主线,全面推进稳就业保就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工作,推动人社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发展和民生答卷。

数说人社:

  ◆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都江堰市、武隆区开展招聘会11场,与都江堰、汶川、武隆共享招聘信息9批次岗位2701个。

  ◆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全区有就业意愿且已就业脱贫劳动力23270人,发放脱贫人员跨区域交通补助市内区外32.85万元,13个就业帮扶车间就近吸纳乡村就业困难人员176人。

  ◆组织3家企业参加重庆市第七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分别荣获重庆30强称号;组织参加重庆市“渝创渝新”大学生创业启航计划,2人荣获三等资助。

  ◆持续打响扮靓“南事易办”人社服务品牌,强化数字重庆核心业务梳理,整合业务事项27项,平均压缩办事时限5天。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40.31万人,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完成7904人,扩面计划完成率462.22%。

  2024年主要工作

  ◆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人事人才工作。

  ◆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出实招

抓好就业“头等大事”

  “我这种年龄大、文化程度较低的人找工作很麻烦,后来听说可以参加技能培训再找工作,我就报了名。”54岁的宋长谷是古花镇的脱贫户,她参加了区人力社保局联合区创新职业培训学校举办的家政培训班,并在随后的招聘会上与一家家政公司达成了就业意向。

  过去一年,区人力社保局推动我区新增见习基地42家,通过实施订单式培训、以工代训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方式,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208人次,发放培训补贴492.14万元,有效提高了参加培训人员的技能水平,让广大群众身傍一技“闯市场”。

  为让劳动者就业有门路、创业有平台、权益有保障,区人力社保局大力实施重点群体帮扶专项行动、“渝创渝新·创响南川”创业服务活动、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活动,通过归集信息为企业和重点群体精准画像,统筹整合就业、创业、培训、人才、失业保险等系列政策措施,按需定制专享“就业套餐”,实现了岗位与求职者的双向奔赴,让更多群众端上就业饭碗,享受稳稳的幸福。

  同时,继续发力线上招聘平台,推动“一职等你”带岗直播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圈、进夜市,帮助劳动者就近就业、灵活就业、充分就业,实现增收致富。“当时好奇直播带岗是什么,就线上咨询了一下,说了说我自己的情况,参加了线上面试,结果连门都没出就把工作找到了,真是方便。”鸣玉镇村民张崇勇说。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系千家万户冷暖。2023年,区人力社保局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就业帮扶,统筹推进农民工、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一年来,常态化开展各类招聘活动128场次,公益性岗位兜底3620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786人、登记失业人员就业572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641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25.5%、168.2%、173.4%。

求实效

织密兜牢社保网络

  “妈妈行动不便,我平时工作又走不开,每年只能请假带她去社保所打指纹。现在家门口有了24小时自助服务站,晚上散步的时候就能完成认证,太方便了。”去年10月,全市首个银行端24小时社保自助服务站在南川投用,得到了老百姓的连连夸赞。

  过去一年,区人力社保局积极推动社税银一体化先行先试,24小时社保自助服务站打通线上线下全流程,全天候提供线下养老保险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和20项高频人社业务自助办理服务,为群众提供服务6000余次;大力探索便民利民服务方式改革,在全市先行先试设置社税银一站式参保平台7个,成功办理业务12000余笔,深受参保群众好评。

  同时,深化“四社”融合模式,在工业园区设立社保服务站,方便园区企业“足不出楼”办理社保业务;推动社保服务进社区,让3700余名老人足不出户完成待遇资格认证及社保卡换发;推进社医合作实现大数据共享比对,为6万余名退休人员进行无感认证;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场景运用创新推广,实现助学资金发放、图书借阅、身份识别、电费缴纳等多场景运用,进一步提高了公共服务便捷度。

  社会保障,民生之依。过去一年,区人力社保局创设疑难问题办事窗口,实行专人接待、专窗受理、专题研究、专门回复,共接待532人次,回复问题485件次,解决疑难问题47件;强化宣传引导、专人指导,自制操作指南,大力推进企业、个人自助网办,全年网办业务量突破200万大关,极大减少了办事群众排队等候时间;推动社保精准扩面,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40.31万人,发放养老、工伤、失业金等各类社会保险待遇超23亿元,织密兜牢社会保障网,让更多市民享受政策红利。

下实功

持续优化人才队伍

  人才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

  2023年,全区人才工作亮点纷呈。继续坚持“三单式”人才引进模式,持续实施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公开招聘、考核招聘、校园引才等方式引进各类人才497人,开展技能人才等级评价5521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64人,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去年4月,区人力社保局联合区委组织部,带领10余家区内企事业单位组团前往川渝高校开展菁英引才引智活动,搭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精准对接平台。最终,该活动吸引了上千人报考南川,其中硕士研究生占比达98%,真正实现了政府搭台、组团揽才,双向选择、三方共赢。

  建强人才队伍的同时,区人力社保局还不断加快人才项目建设。成功举办“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走进南川”活动,助推我区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荐蒋能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级(筹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组织辖区内20家企业参加2023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人才招聘及推介展;推荐1人入选202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实现零的突破。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办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任免、转正定级、竞聘上岗等1994人;累计推荐表彰先进集体28个、先进个人48名,获评全市“三支一扶”计划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组织单位。

  此外,在区人力社保局的指导帮扶下,隆化职中获批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进一步夯实我区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平台基础建设;中医药产业科技园区获批全市首个市级中医药产业专家服务基地,助力我区强化人才引进,推动中医药产业做大做优做强;盛亚祥创业孵化中心获批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为我区创业者打造更优质的服务平台;丰必达返乡创业园获批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有效提升我区对返乡创业实体的服务能力,吸引区外创业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如今,开放包容的南川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奏响了汇智聚才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铿锵乐章。

办实事

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从我们投诉到成功讨回工资,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真是太感谢了!”日前,区人力社保局成功帮助农民工要回被拖欠的工资,获得了劳动者的诚挚感谢。

  一声谢谢表达的不仅仅是农民工的感激之情,更是对区人力社保局为民服务的最好评价与肯定。去年以来,该局立足部门职能,周密部署、迅速行动,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行动,为1736名劳动者追回工资及经济补偿金2300万元,用心用情用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为让劳动者安“薪”无忧,区人力社保局积极推广“渝悦·根治欠薪”数字重庆应用、农民工工资预警平台建设,以“整体智治”理念探索欠薪治理现代化新路径,实现根治欠薪工作的数据赋能,形成了“事前监测预警、事中过程管控、事后集成处置”的欠薪治理闭环,切实加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保证金项目25个共4987.5万元,最大程度消除失控漏管导致的欠薪隐患。

  不仅如此,区人力社保局还积极受理工伤职工劳动能力认定(鉴定)和病退鉴定815件次;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484件,涉及经济标的额5316万元,法定期限结案率达100%;处理信访案件82件,到期结案率100%,接待来访群众1600余人次,无缠访闹访集访事件发生;开展劳动保障、平安建设、全民反诈及防邪等宣传活动,滚动播放视频200余条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积极推进人力社保平安建设。

(本版稿件由记者盛余多采写,图片由区人力社保局提供)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