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法人员对药店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检查。

开展计量宣传,普及计量知识。

执法人员对奶粉、保健品等特殊食品开展专项检查。

执法人员对企业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检查。

开展“榜样面对面 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园区”活动。
2023年,区市场监管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以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抓手,大力推动市场主体发展,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基础支撑作用,牢牢守住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全区市场监管安全形势平稳可控,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服务发展成效不断提高。
坚持底线思维
抓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以更实的举措强化食品安全综合治理。2023年,区市场监管局高位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落实,组织召开全区2023年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推进会。坚持以“四个最严”要求抓牢食品安全监管,对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特殊食品销售等环节实施全链条监管,完成食品监督抽检2612批次,快检1432批次,推动全区153家学校食堂、14家养老机构食堂、13家医疗机构食堂安装“互联网+明厨亮灶+AI识别”。
以更细的作风强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2023年,区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药品安全专项打击整治行动,突出重要品种、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日常监管,相继开展“医疗器械质量、美容美发机构化妆品质量”等专项检查,切实保障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检查“两品一械”经营使用单位1068家次,完成“两品一械”抽检124批次,成功打造“渝安药房服务点”2家,全区“两品一械”质量安全形势稳定可控。
以更有效的办法强化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监管。2023年,区市场监管局出台了《南川区市场监管领域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年行动方案》,扎实做好气瓶、锅炉和压力管道的日常监管。共排查特种设备相关企业172家次,全区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合格率持续保持100%,依托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平台,全面推行电梯无纸化维保和老龄化改造行动,目前电梯无纸化维保率已达82%,并完成134台15年以上电梯的安全评估,有效保障群众的安全出行。在“国考国巡”检查中,全面推动“两个规定”主体责任100%落实,督促企业完成隐患整改40家次,顺利完成国务院安全生产的年度考核工作。聚焦危险化学品、燃气、烟花爆竹、电动自行车等重点产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行动,累计检查9家工业产品获证企业、2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171家灶具生产销售主体、65家电动车销售企业,共排查安全隐患22条,已全部闭环处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在企业原有产品质量管控的基础上得到逐步运行。
以更有力的督查强化内部安全隐患排查。2023年,区市场监管局抓好内部安全生产工作,对办公楼、档案室等重点场所和用电、用车、消防安全等重点环节开展全覆盖排查;强化应急值班值守工作,认真执行领导带班、24小时专人值班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有效处置突发情况,全面提升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坚持守正创新
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实现稳步增长。2023年,区市场监管局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和“个转企”工作。目前,区市场监管局“一件事一次办”办件数量达2871件,个转企数量达144户,2023年新设立市场主体12644户,首次突破市场主体新发展量万户大关,新发展率为19.32%,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创新“信用+监管”的新型监管方式,制定出台区局2023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目前我区2022年度企业年报率为91.51%;继续做好稳住经济大盘、助企纾困工作,通过落实区局出台的《精准帮扶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二十条措施》以及上级部门出台的惠及市场主体的减税降费、普惠金融等扶持政策,保障各类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实施五大战略,地方特色产业优势明显。2023年,区市场监管局深化质量强区战略,把握质量提升主线,制定印发《南川区质量强区建设行动方案》《南川区质量督察工作办法》,对16种重点消费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成功指导2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实施标准化强区战略,常态化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协助43家企业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开159项执行标准,成功指导1家公司取得“高新技术企业”首次认定,帮扶2家企业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由区市场监管局申报的图书馆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成功通过专家组验收,并成功申报“养老服务市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建成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商标品牌服务站)。2023年新授权各类专利353件、商标398件、地理标志1件,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笔共计1979.13万元,成功申报知名品牌项目5件、市级专利导航项目1件,培育高价值专利46件,设立区级“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10家;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对标市委“一号工程”,全面实现川渝通办事项线上“网上通办”、线下“异地可办”,同宜宾市市场监管局签订《质量协同合作协议》,同内江市市场监管局签订《消费维权合作协议》,积极构建成渝联动发展新格局;推进数字化战略,以市级数字市场监管体系构架为依托,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一图两清单”。目前市级市场监管跑道已完成23个应用在“渝快办”的投入使用,全区阳光餐饮入驻率达90%以上,气瓶智慧、智慧电梯覆盖率均达100%,位居全市前列。
坚持民生导向,市场环境得以有效规范。2023年,区市场监管局建立公平竞争投诉举报处理和回应机制,去年8月,4家区级部门顺利通过市级公平竞争第三方评估。开展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和平台经济领域价格监管,重点对行业协会商会、转供电等领域收费问题加大查处力度;根据每月投诉举报热点及消费热点,动态式发布数据分析报告暨消费提示,在17家ODR企业、38家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中推进实施线下无理由退货,高效及时办理投诉举报。2023年收到投诉举报2352件,办结2235件。检定医用计量设备2527台件,加油(气)机197台,全区强制管理计量器具使用主体单位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坚持严管厚爱
夯实市场监管现代化基础
突出干部培养,激励“争”的作为。2023年,区市场监管局在全力推进各项日常工作的同时,狠抓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提升干部职工履职能力和水平,制定并印发区局《2023年干部素质提升培训计划》,累计参加市局、区委区政府组织的各类培训41期次,各业务科室按计划开展执法办案、消费维权、食品药品监管等9期次培训,培训147人次。此外,区市场监管局创新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去年7月在市市场监管局干部学校开设干部综合业务能力培训班,对全局225名干部职工开展为期3天的全员脱产轮训,通过培训学习,提升素质能力。
推动作风转变,迈出“进”的步伐。为切实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区市场监管局将2023年作为全局“纪律作风转变年”和“业务能力提升年”,开展“严纪律、转作风、提服务、促发展”活动,邀请了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相关领导出席动员大会,14个基层党支部相继开展了专题组织生活会,纪检组成立3个督查组下沉一线,对作风问题开展督查,全局干部职工观念进一步转变、责任进一步加强、实干进一步加力、精神进一步振奋、纪律进一步严格。
落实标准化建设,展示“新”的形象。为进一步整合行政资源,2023年,区市场监管局将24个基层所优化为16个片区市场监管所,握指成拳,优化基层所运行效率,因地制宜印发了《南川区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方案》,选取了南城市场监管所、大观市场监管所先行先试,积极申报四星市场监管所,力争到2025年底全区市场监管所基本达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
(本版稿件由记者李佳遥采写,图片由区市场监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