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8日,整齐排列的“潮汐摊区”,干净有序。记者 甘昊旻 摄
南川融媒讯(记者 陈蕗颖 通讯员 张延)11月28日早上6点刚过,金科小区门口的“潮汐摊区”又热闹了起来,近百米长的步行道一侧,一个个潮汐摊位整齐排列,摊主们在规划的区域内手脚麻利地摆上货品,附近小区的居民趁着新鲜正在挑选货品。
针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治理难度大、易反弹,城市居民、卖菜摊贩、城市管理者之间矛盾突出问题,区城市管理局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向社区群众找问题、求办法,在全国率先探索“潮汐摊位+721工作法”,全面转变以罚代管的传统执法导向,将“我要管我要罚”的传统管理观念,转化为“我来服务我们一起整改”的现代服务理念。
经过下沉调研走访,结合群众意见、商家反馈、交通状况,区城市管理局厘清游摊种类、分布区域、流动时间等关键信息,在人群密集的小区附近规划“潮汐摊区”,根据不同经营主体,分别设置6:00~9:00、16:00~19:00、18:00~21:30三个经营时间,引导流动菜农、瓜果农和经营摊贩,根据早中晚不同时间节点,入位规范经营。目前,我区规划了“潮汐摊区”31处、摊位2100余个,有效破解占道经营“整治—反弹—整治—再反弹”难题,告别以往“一刀切”式的撵、罚和没收,不仅为群众提供创收岗位,还不收取流动摊贩任何费用,受到群众好评。
菜农龚小燕一家平日在家种地种菜,在满足自家食用之外还有很多剩余,所以买来一辆小车,将自家菜地里的蔬菜拉到城区摆摊售卖。“我以前就是到处摆摊,不固定,比较辛苦,跑起来很麻烦。”龚小燕告诉记者,固定的售卖摊点,让她积攒了很多长期购买的老客户,每天的蔬菜基本都能全部售卖完,收入也相对稳定了些。
为了保证“老客户”们每天都能买到新鲜蔬菜,龚小燕还找到老家周边年龄较大、出行不便的亲戚、村民,承诺由她帮忙代卖蔬菜,她只留取一部分运输成本,把更多的收入给到村里的老人。每天龚小燕凌晨三四点钟就出发,驱车50余公里,将新鲜的蔬菜从农村拉到城区售卖,摊位也从1个变成了2个,自己在金科小区“潮汐摊区”售卖,家人则负责在博翔誉峰“潮汐摊区”售卖。
目前,区城市管理局正以共建共治共管共享为目标,积极引导摊点成立自治管理组织,建立自治公约,将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融入其中,鼓励摊贩共同遵守,有效实现从“被动服从”个体向“主动守法”的城市管理共同体转变,从被管理者向受益者、管理者、守护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