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鸣玉镇党委书记 毛霞
乘势而上开新局,砥砺奋进谱新篇。围绕市委“一号工程”目标任务,鸣玉镇将找准自身坐标,抢抓发展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打造“一强二美三新”的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高质量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在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作出鸣玉贡献。
着力推动产业升级,奋力打造农业大镇。一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重点抓好100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大力发展600亩油菜高效绿色创建展示片项目,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二是挖掘“土特产”潜力。继续打响“鸣玉稻乡渝歌”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力争在年内建成渝东南蔬菜种苗基地、金光村大米加工厂等特色农业产业,举办“插秧节”“五彩繁花季”等特色农旅活动,增强产业竞争力。三是构建企业化运营模式。成立镇级农业发展公司,形成以“稻、鱼、豆、油、菜”万亩产业为基础、合作联营为纽带、育产销研全链条为支撑的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着力推动乡村建设,奋力打造绿美新镇。一是持续推进乡村绿色发展。争取“一事一议”项目100余万元,进一步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做好改厕、改院、改路、改房、改电、改圈“六改”和规范家禽养殖、规范垃圾分类、规范村规民约“三规范”,实现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100%。二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依托“稻香渔歌”向家沟乡村振兴示范长廊,打造具有鸣玉特色的村庄看点、热门景点、打卡地点,力争建成1~2个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吸引游客共享乡村发展图景。
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奋力打造共富强镇。一是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发挥“人才驿站”效能,力争在年内打造区里首个镇级党校,引进市、区级知名教授、专家等入驻党校师资库,建成特色培训课程体系,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生力军。二是创新农民增收机制。推广和运用“党支部+公司+科研团队+集体+农户”、集体经济股份合作“433”分红和土地“托管”模式,拓宽农民经营性收入增收渠道,力争实现特色产业从1个村到7个村,分红从几十万元到上百万元的量变,完成十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组织达85%的目标。三是全力打造“数智乡村”。搭接移动“渝益农”大数据平台,持续深化推广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通过构建“1+3”组织体系、推行“三个一”工作机制、实施“四步”积分流程、开展“三项积分活动”,力争年内覆盖7个村(社区),推广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