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镇生态宜居乡村美福寿之乡显魅力
——福寿镇2022年亮点工作回眸

山村道路变通途

富硒水稻基地
春华秋实,岁序更新。
走过2022年,福寿镇奋力擦亮乡村振兴底色,逐渐形成以产业振兴为支撑、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农民富足的振兴蓝图。
乡村振兴 醉美“鱼米之乡”
2022年,福寿镇康茂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私人定制”有保障“精耕细作”创品牌》上榜市农民合作社十大典型案例。
该模式通过打通产、供、销等各环节的信息链,实现了粮食生产环节各要素的组合效应,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福寿镇以康茂水稻专业合作社为引领,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民”模式发展绿色精品稻米基地2500余亩,合作社全程社会化服务,有效降低20%种植成本,提高5%的产量。
稻田认养模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该模式面积达到203亩,定制客户256人,实现产地直销。围绕“稻田+”模式,建设“鱼稻共生”稻田综合种养100亩,实现“一水双用、一田双收”,亩均效益达到4000元以上,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同时,福寿镇“私人定制”产业发展新模式获评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农民合作社十大典型案例”,并在2022年6月召开的全国南方省份粮食生产座谈电视电话会上,作为典型案例推介。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2022年,福寿镇狠抓产业发展。建设1000亩油菜示范片项目,推进优质稻基地建设2000余亩,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00亩,推进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试行工作,试行主体4个全覆盖。
振兴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必不可少。福寿镇切实改善民生,投资约500万元建设大石坝高桥乡村振兴示范点,完成户厕摸底整改3830户。
狠抓环保,努力打造宜居福寿。完成500亩四旁植树项目,1000亩退化修复项目,持续做好河长库长定期巡河巡库,确保辖区水面干净卫生。
务实笃行 绘浓“幸福底色”
过去的一年,福寿镇全镇经济发展稳中求进,重大项目聚力攻坚,疫情防控落细落实,乡村振兴全面发力,社会事业亮点纷呈,政府建设全面加强,全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2022年居民医保参保缴费9738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7262人,2595人领取养老保险金。完成小额担保贷款100万元,完成率为125%。按要求走访核查困难群众540余人次,有效利用民政资金及时救助困难群体,全年发放低保、五保、临时救助、残疾人两补、长寿补贴、高龄失能补贴等各类资金280余万元。
整合镇村干部力量,2022年累计出动400余人次送水约500立方米,及时解决群众干旱缺水难题。组织巾帼兴粮节粮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插秧比赛、端午“粽情粽意”包粽子比赛、南川福寿西瓜采摘季等各类文化活动10场次;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场次;入村惠民电影播放20场次。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
完成杨家湾水库病险整治及转角凼水库除漏整治;投资400余万元实施农胜村、大石坝村人饮管网项目,解决18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实施打鼓村、白岩村自来水管网延伸项目,解决群众安全饮水问题。
完成大石坝村13公里生产生活便道建设项目;新建四好农村路4.1公里;完成农胜村水毁道路整治、全镇农村道路养护和姚家坝110千伏线路工程13个基站年度施工计划;大石坝村、马鬃村升级路改造项目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突出人民至上,把为人民谋幸福、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政府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从群众口碑中考量满意度、从群众表情中观察“民生像”、从群众面貌中衡量幸福感。
党建引领 推动发展“新格局”
乡村振兴设施建设是基础、产业兴旺是前提、素质提升是关键、增加收入是核心、环境改善是形象、乡村治理是根本、改革创新是动力、加强领导是保障。
2022年,福寿镇以党建引领全局,实化管党治党责任。以建立“三单”为抓手,逐级压实分管领导“一岗双责”、村党组织书记主体责任链条。
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作为党委会第一议题,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12次、研讨交流18次。
坚持精准融合,服务中心大局。“党建+微网格”筑牢安全防护网。面对疫情防控叠加防火抗旱的复杂形势,统筹网格内村干部、社干部、党员、热心群众等力量,形成“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微网格长+群众”的服务管理模式,实现了户户有人联、家家有人管。
“党建+微网格”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深化“灯光行动”,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和老支书调解团,划定党员责任区11个,设立党员先锋驿站30个。
突出实干争先,始终把讲实干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生命线,将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干实事、下实功、创实绩、求实效上,以政府的“苦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
(本组稿件由记者黎明采写,图片由福寿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