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化职中为每一位隆职学子搭建起成长的平台
——隆化职中2022年亮点工作回眸

校园风景

茶艺课程

养老护理课上,学生在练习心肺复苏记者 刘晓娟 摄

服装生产加工中心实训室

学生在晨读
2022年,隆化职中抢抓国家和重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机遇,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以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规模与质量并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树正气
增强改革发展的引领力
坚持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列入党员干部、教职员工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组织理论中心组集中专题学习40余次,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党委部署的学习任务安排。
坚持民主集中制度,切实做到“三重一大”集体研究决定,班子成员间大事多沟通、小事常通气,根据职责分工照章照制度开展工作。
坚持公开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党务公开、校务公开,重大事项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重大事项在教职工会上通报,广泛听取意见,决策不主观、不武断,管理透明,作风民主,政令畅通。
聚敬心
增强立德树人的执行力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出台校级名班主任工作室评选方案,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开展班主任工作指导,召开班主任会议20余次,启动培养校级名班主任工作室8个。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增强教师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先进理念、能够学习、热爱学生、忠诚教育的优秀班主任团队。
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工作科、班主任、科任教师的主体作用,以主题班会、家长会、学生干部会为主要形式,以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为主要内容,认真组织督促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学生礼仪规范细则》,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
加强德育科学研究,构建学校人文德育,明确全员育人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加强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建设。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组织参观学习,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
强基础
增强教育教学的创新力
持续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成功申报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制造与检测等3个优质专业和隆职·远陆重庆市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重庆市制造业设计培训基地、隆职京东电商产业学院等项目8个,市级项目申报成功率100%。2022年,该校以全市排名第五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重庆市高质量学校建设项目验收。
持续推进师资队伍能力建设,承办第三次民族教育论坛,来自全国132所职业院校的200余位职教同仁线上参加了会议,深入研讨“融合式”民族教育模式。持续开展与专家牵手师培工程,邀请张渝鸿、林克松、周劼等市内外专家讲座4场。教师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个,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个,三等奖3个;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优质课竞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两个教学团队参加国家新职业标准开发;屈育霞老师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代表之一,受教育部邀请于2022年7月到北京教育部参与录制《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栏目,授课视频存放在智慧职教平台,供全国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学习。
持续推进教科研能力建设,成功结题国家级课题1个、市级规划课题2个、区级小课题5个,新申报市级以上课题6个,其中已立项国家级课题4个,市级规划课题1个、市级学会课题2个、市评估院评价课题1个,立项重庆市教委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2022年度试点项目1个,2022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1个、一般项目2个。教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和普通期刊论文53篇。
建堡垒
增强育人成效的保障力
育人成果再造新成就。创新实践的“融合式”培养模式被评为重庆市教育发展报告典型案例一等奖、重庆市民族教育优秀教学成果、重庆市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管炼润协同”育人模式入选全国16个职业院校管理育人典型案例,并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线上视频推进会上推广学习。被重庆市教委评为2022年重庆市职业教育特色育人典型学校、被中华职业教育社评为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
师生技能大赛再创新突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实现一等奖零的突破,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在重庆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5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0个。
学生综合素质再上新台阶。组织学生参加重庆市中小学体育大课间操比赛获得中职组二等奖,参加全市“文明风采”主题活动获得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参加重庆市“5·20营养健康小达人”视频评选活动获得二等奖,参加南川区“5·20营养健康小达人”视频评选活动获一等奖,师生参加南川区“第二十届中小学生才艺大赛”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
出实招
增强服务经济的驱动力
增强服务南川产业发展广度,重点打造工业机器人、模具制造技术、养老护理等急需专业,输出技术技能人才1785人,就业率达100%。
增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修订、完善与京东电商、隆职远陆汽修、隆职柏曼酒店等3个合作协议、建立了3个学校驻企工作站和企业教师驻校工作站,派驻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入企参与企业管理,建立“双导师”团队,推进校企合作和教育有关工作,开展校企合作成效年度评估。
增强社会开展技能培训力度,充分协调和整合各方资源,完成年度培训10389人次;承接校外社会职业技能鉴定三次,鉴定142人。
谋发展
增强示范辐射的影响力
注重对外合作建设,推进区域间教育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打造跨区域教育合作典范。做好青海省玉树州藏族学生线上线下教学,支持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携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加强渝东南片区职业教育联谊,发挥重庆市公共实训基地平台、校企合作示范校项目合作优势。召开金佛山职教集团2022年度年会,成功立项重庆市制造业设计培训基地、重庆市2022年度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单位等5个项目。围绕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实训运营模式,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前校后厂办学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
求长效
增强和谐发展的持续力
加大安全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做到人员进出严格把关,学校24小时值班,课外活动有楼层巡视,网格管理责任到人,每月对学校的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学校安全知识宣传长期坚持,每周放学前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加强与校外力量的合作,基本形成学校安全管理上的“内外合力管理模式”,确保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校园平安稳定。
做好职工福利保障,组织开展教职工篮球赛、田径运动会,提高干事创业凝聚力和创造力。
(本版稿件由记者刘晓娟采写,图片除署名外由隆化职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