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工业园区管委会扬帆起航风正劲 稳舵奋楫势昂扬
发布时间:2023-02-09 09:29:47 来源:
新闻摘要:

  区工业园区管委会扬帆起航风正劲 稳舵奋楫势昂扬

  ——区工业园区管委会2022年亮点工作回眸

  

 

  龙岩组团

  

 

  水江组团

  

 

  南平组团

  

 

  大观组团

  

 

  

 

  铝器时代项目

  

 

  鸿路钢构三期项目

  

 

  上药慧远项目

  

 

  页岩气项目

  2022年,工业园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四大家”的高度重视下,在区级部门、相关街镇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目标,真抓实干、奋勇当先,工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工业园区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9.73亿元,同比增长10.45%,其中规上工业产值214.46亿元,同比增长10.78%。完成投资46.62亿元,累计增长7.38%。规上工业增加值率33.6%,全市排名第六,主城都市区排名第一。新开工项目24个,新投产项目28个、新升规企业8户。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9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2.31亿元。鸿路三期部分厂房建成投产;环保产业园已入驻企业9家;鸿庆达电石二期、隆腾铜催化剂等4个项目试生产;坤煌装备制造园、CMP抛光材料等10个项目正在开展厂房搭建,部分项目厂房主体已完工;中望固废、福和环保材料等5个项目正在开展场平;宏日绿色装配式建筑等8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手续办理。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围绕产业定位,突出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采用“云签约”及集中签约方式,已签约镁铝合金项目、对苯二胺及下游新材料生产、高端智能环保设备、磷石膏综合利用等项目30个,协议引资415亿元。其中,工业园区牵头实施23个,落地开工建设19个,开工率达82.6%。

  ◆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以高新区创建为抓手,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大力提升园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约8亿元,同比增长45.5%,建有研发机构工业企业占比49.62%,全市排名第一。新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69家、“专精特新”企业3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新入库科技型企业20家、国家科技型企业31家;新备案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新认定市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5家、区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8家;新增市级数字化车间4个;优钛公司“一步法低温还原技术”列入市级新材料首用计划项目名单,超群轮毂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协助坤煌装备制造园、高科技铝单板等10余个项目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帮助26家企业获得知识信用价值贷款6396万元,海塑南邦等5家企业融资约5000万元;兑现麦科斯定额贴息补助83万元、重庆鸿路优惠政策700万元;帮助超群工业、鸿庆达、方略精控等77家企业获取专项资金2500余万元,地磅房、兴湖东一路、涌泉环保、博凡污泥等4家企业获得国家发改委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0085万元;康世德源、金民康、同昶科技等企业申请税收优惠约2000万元。协助企业解决矛盾纠纷300余起,企业用工1000余人。

  南川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五年来,南川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千方百计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持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工业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工业总产值由178亿元提高到265.2亿元,工业增加值从64.63亿元提高到113.12亿元;增速在主城都市区一直保持前14位。技改投资五年增长2倍,页岩气产业建成产能40亿立方米,铝器时代成为南川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龙头企业;消费品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4家,7款产品获评“重庆外事好礼”。

  龙岩组团: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产业、现代服务业,是正在打造的市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高铁新城、东部新城主要承载地,是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资源的集聚区,着力打造引领南川高质量发展的“科创智核”。

  水江组团:重点发展以涂料和电池为主的汽车精细化学品产业、以铝镁合金和塑料制品为主的汽车轻量化材料产业、以页岩气和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示范基地。

  南平组团:聚焦装配式建筑数字化设计、工业化生产、智能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四大关键环节,重点发展PC构件、钢结构部件、智能家居、铝质装饰板和紧固件等产业,打造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

  大观组团:重点发展中医药研发、智能制造、中医药流通、智慧康养、生物技术、消费品等产业,着力打造集研发检测、智能制造、成果转化、科技孵化等于一体的中医药大健康示范基地。

  空间不断拓展:形成“一园四组团”为主阵地,多基地并存发展的空间格局,工业区域控规39.4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7.9平方公里拓展至15平方公里。

  结构不断优化:五年来,大举招商引资,引进落地建设项目159个,完成投资309亿元,投产项目110个。

  量质不断提高:现有工业企业748户,其中规模企业达到140户。市级双百企业4家、高新企业62家、市级科技型企业588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市级中小企业研发中心13家、市级重大新产品企业5家、区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34家,拥有127项专利及新技术。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82个,新增数字化车间8个;获批“专精特新”企业43家;方略精控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一批企业产品标准已上升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完成南川工业园区水江化工产业园认定,积极创建市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和装配式建筑特色产业建设基地。

  保障不断提升:五年来,工业园区累计融资到位128.16亿元,新投运园区道路24.13公里;新投运5座污水处理厂;建成10万平方米安置还房、近500套人才公寓。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工业企业,解决项目问题和困难1200多件;累计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8.56亿元;帮助企业向上争资1.02亿元,融资近10亿元;为重点企业制定并落实“峰谷电价、降容减负、用电性质调整”等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累计超亿元。

  今后,工业园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坚持“两山论”“两化路”,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市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创建契机,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配套、页岩气、现代建筑、机械制造、高性能铝镁材料等主要产业集群,着力培育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业态,全力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优化“一园四组团”功能,培育形成3家以上百亿级产业集群,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

  (本版文图由区工业园区管委会提供)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