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残联不忘初心踏上新征程 开启残疾人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3-02-07 11:13:15 来源:
新闻摘要:

  区残联不忘初心踏上新征程 开启残疾人美好生活

  ——区残联二〇二二年亮点工作回眸

  

 

  区残联组织残疾人集体生日会。

  

 

  区残联助残志愿者在文体示范点与残疾人开展端午节包粽子活动。

  

 

  区残联助残志愿者帮助农民播种玉米。

  

 

  区残联助残志愿者入户宣传残疾人保险卡。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一年。区残联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市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坚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立足特色化、面向同城化、建设先行区,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推动残疾人事业向现代化迈进,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

  讲政治 跟党走

  2022年,区残联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持续推进“学听跟”专项活动,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宣讲和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团结引领广大残疾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依托残疾人专门协会和乡镇(街道)残联成立了志愿宣讲队伍,聚焦残疾人事业主题宣讲20余次。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解决残疾人“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让残疾人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使残疾人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抓落实 增幸福

  2022年,区残联推动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防止返贫监测预警,秉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原则,为313名困难重度残疾人提供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开展“关注残疾·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投入专项资金28.82万元,惠及残疾人家庭587户901人。新培育兴隆山有叶白茶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兴有缘茶叶、大观路相缘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基地,最大程度挖掘产业与就业的实际效能,有效探索出适合我区农村残疾人就业增收的可持续道路。在大观镇试点实施“残疾人乡村振兴五个一”项目,即为残疾人提供一门技术培训、一个工作岗位、一亩水塘、一亩蔬菜、一亩茶叶,为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新模式。

  强保障 惠民生

  2022年,区残联精准发力强保障,着力改善残疾人民生福祉、持续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2022年,全区19279名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5618名残疾人享受困难生活补贴,3912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如期完成两项补贴的提标衔接,全年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830万元。创新采用“医养结合”的方式为150名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采用“康养结合”的方式为75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采用“社区服务”的方式为240名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持续保障。为全区1.92万名残疾人免费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全年28名残疾人获得理赔,理赔金额达到8.37万元,成为残疾人应对风险、强化生活保障的有效补充。

  过去的一年里,区残联以培训提能,分别在头渡镇、山王坪镇、白沙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期,精准培训残疾人150人,开展德法相伴助盲提升专题培训,培训盲人及陪护42人,携手清桥职业培训学校开展残疾人网络创业培训,惠及残疾人4名。以竞赛促能,积极挖掘优秀人才,参加各类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2022年,组织选派2名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参加“巴渝工匠”杯比赛,选派3名残疾人参加全市盲人按摩师培训。

  重医疗 保教育

  2022年,区残联依托残疾人定点康复机构,遵循“应救尽救”原则,投入资金350万元对全区181名残疾儿童实施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适配儿童辅助器具44件,补助交通补贴14.88万元。投入资金11万元对415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实施免费服药救助。免费配发手杖、助行器、腋拐、轮椅、盲杖等441件辅助器具,基本辅助器具适配率稳定在90%以上。持续开展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3000名残疾人免费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检测,建立了“一人一册”健康档案,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90%。

  区残联全力抓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目前,全区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8.28%;建立残疾人大学生“一人一策”就业服务档案,2022年,南川区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共计14名,就业率100%。持续实施“金秋助学”项目,全年23名新入学残疾人大学生获得入学资助,7名在读残疾人大学生获得生活救助,共计发放补助9.3万元。

  整资源 提服务

  2022年,区残联针对高温旱情、新冠疫情影响,为全区因灾困难残疾人发放临时性补助16万元,同时为残疾人家庭提供送水、医疗物资、临时救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整合企业、助残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助推残疾人事业,联合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南川办事处,积极参与“99公益日”募捐活动、实施残疾人公益事业捐赠项目,全年募捐66万元;依托各乡镇(街道)、涉残机构,建设完成“渝馨家园”6个,有效拓展残疾人公共服务阵地。其中,南川瑞康宏仁医院建成的南川区康养型“渝馨家园”被列为2022年全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创新项目,培育成立南川首个残疾人专门社工组织——“四叶草社区服务中心”,有效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抓基层 保权益

  2022年,区残联持续推进区、镇、村三级残联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34个乡镇(街道)残联、244个村(社区)残协完成换届工作,南川区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圆满完成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调查人数19396人,入户率96.09%,APP采集率达100%。有序开展残疾人证办理工作,开展残疾人证跨省通办服务,全区第三代残疾人证换发比例达到99.5%。

  2022年,区残联充分发挥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作用,以法律服务为重点及时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做到件件有回音,宗宗有结果,全年受理法律咨询17件、代书1件、转介1件;联合区人民法院制定《关于加强残疾人司法保护实施方案》,有效推进残疾人法治建设;联合区检察院办理无障碍停车位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规范完善了花山公园、书院中学、万达广场和金科三期停车场无障碍停车位100余个,有效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扩影响 广宣传

  2022年,区残联以文体示范点为载体,借助植树节、端午节、全国助残日、残疾预防日等节日,精心组织志愿助农、公益观影、走访慰问等活动,宣传涉残惠残政策,倾听残疾群众心声诉求,并为困难残疾人送去慰问物资。与金佛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社会融入、康复服务等10个类别的居家服务,推进志愿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同时,依托主流媒体,有力夯实手语栏目、日报专栏、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建设。

  这一年里,区残联积极借助节日活动,展现残疾人新形象,精心组织举办“第32次全国助残日”“全国残疾预防日”等主题活动。持续开展基层残疾人“五个一”文化活动,推进市级残疾人文体示范点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全区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按照“十个有”的标准,采取实地督查的办法,做好全区9个市级文体示范点规范化管理。推进辖区残疾人文体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乡村大舞台等相结合,不断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推动“七彩明天”残疾儿童文体艺术培训,使残疾儿童免费获得长期专业培训,做好文艺人才储备工作;认真选拔人员组队参加重庆市残疾人游泳锦标赛,获铜牌1枚和道德风尚奖。

  2023年工作打算

  2023年全区残疾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区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弱有所扶,以“完善全周期残疾预防体系和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关爱服务体系”为工作的主题主线,创新工作举措,拓展工作思路,确立2023年为“实干争先年”,促进全区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第一,抓实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区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及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等会议精神,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二,做好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充分发挥残疾人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继续扶持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建设,探索建立残疾人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助力农村残疾人增收。

  第三,抓实康复服务工作。持续为有辅助器具适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充分发挥区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作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托养服务;继续推进儿童定点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第四,全面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扎实开展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等专项就业活动,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网络直播带货培训。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加强和规范盲人按摩行业管理。

  第五,持续扩大残疾人事业影响。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调配合,加大宣传力度、保持宣传热度、拓展宣传深度,紧紧围绕残联中心工作,全方位开展宣传,提升群众对残疾人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第六,提升作风能力。聚焦全年重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全区残疾人工作实际,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推进项目实施,以项目开展促作风转变,以作风转变促能力提升,以能力提升促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本版稿件由记者聂灵灵采写,图片由区残联提供)

相关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