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监督 共谋发展
——区人大常委会2022年法律监督工作综述
■ 记者 刘晓娟
一年来,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扎实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人大司法监督的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开展“一府一委两院”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监督,多措并举增强司法监督刚性,努力让监督有力,让群众满意。
积极作为
加强地方法治建设
要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离不开坚强的法治保障。为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区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区政府法治政府年度工作报告。
针对法治政府工作,区人大常委会提出要求区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围绕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最差行政效能乡镇(街道)大家评”,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扎实开展全区政府系统法治学习,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法治政府。
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是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切实增强监督实效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依法行政、加快依法治区的重要措施。
区人大常委会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对区政府每一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认真研究、仔细分析,并按照区人大各专委会、区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的职能及时分送审查。共对区政府报备的12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审查,为实现政策法制统一作出了积极努力。
区人大常委会还积极协助地方性立法工作调研,严格按照市人大法制委及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要求,积极组织区人大代表、相关部门、有关行业(系统)就相关地方性法规开展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提出了18条建议。
同时,为保证全区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规划有效实施,区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重庆市南川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要求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并明确了目标要求、主要内容、重点对象、方式方法以及工作机制等5个方面普法工作重点,为“八五”普法顺利实施指明了方向。
持续监督
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城市保持持续竞争力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从中央到地方都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施政重点,全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南川地处西南内陆,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资源要素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营商环境的改善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开展民营企业发展法治环境监督的基础上,2022年5月以来,区人大常委会针对全区营商环境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专题调研,相继通过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走访有关企业等形式,深入全面了解了全区营商环境情况,形成调研报告,指出在工作力度、服务意识、政策创新等方面的问题,提出转变思想理念、推动机制创新、精准服务主体、创新监管措施、深研考核指标等建议。
“牵头部门、专项小组力量缺失”“相关部门思想重视程度不到位”“常见中梗阻现象不同程度存在”……2022年9月,区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区政府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直击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要求区政府以2021年度区营商环境考核65个主要问题整改为契机,围绕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110项任务清单,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专班;进一步强化考核导向,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全面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聚焦司法
助力法检专项工作
诉源治理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发展和实践,是强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区人大常委会听取了区法院关于诉源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并结合前期调研情况后,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诉源治理是当前法院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而提出的工作措施,但在运行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源头解纷的理念、完善诉源治理工作格局、健全法院内部诉源治理机制,破除制约诉前调解成功率和有效性的因素。
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坚持党的领导,凝聚工作合力,把预防矛盾纠纷贯穿于重大决策、行政管理、司法诉讼、群众自治等全过程;完善相关机制,加强诉前指导分流,充实“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健全“一街镇一法官”工作队伍,充分发挥“车载便民法庭”功能,推广运用“云上共享法庭”,夯实工作基础;与司法行政部门对接,提升基层调解员业务素质,加强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也是区人大常委会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6月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对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进行了较为全面详细的调研,组织驻区人民检察院人大代表工作站相关代表参加了公益诉讼检察开放日,听取了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情况,并要求区检察院深化一体化办案机制,完善内外协作机制,践行精准监督的理念,稳妥探索“等外”领域公益诉讼,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和法律关,强化公益诉讼队伍建设,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持续提升案件质效。
通过加强对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监督,倒逼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近年来,区人民检察院围绕服务保障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强化法律监督助推全面依法治区这项主责、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个核心,充分履行公益诉讼职责,向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以“绿色”为主基调的公益诉讼答卷,五年来提起公益诉讼案件20件,获法院判决支持率为100%,行政机关诉前整改率每年均保持在97.4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