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有序推进

2024-01-08

周洪艳荣获IUCN WCPA国际巡护员奖——2021年度特别嘉奖

        周洪艳在金佛山对野生银杉进行挂牌监测。王霞 摄   南川网讯 近日,IUCN WCPA国际巡护员奖落下帷幕,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工程师周洪艳荣获“2021年度特别嘉奖”。   IUCN世界自然保护地委员会国际巡护员奖奖项由IUCN WCPA、国际巡护员联盟、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和保护联盟于2020年共同设立,旨在表彰杰出的巡护员在全球保护地所做的非凡工作。   2021年度IUCN WCPA国际巡护员奖共收到来自全球43个国家113个提名,其中包括个人提名68个、团队提名45个,共计630名巡护员。最终评选出10位杰出的获奖者。此外,来自世界各地的19名巡护员和团队因其对保护区和保存区的贡献而被授予特别嘉奖,周洪艳就是受到嘉奖的一员。   周洪艳是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也是一名专职巡护员,主要负责40597公顷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监测、社区管理、珍稀植物银杉的救护和繁育、珍稀动物的考察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防控工作。30多年来,她坚守巡护一线,历经严寒酷暑,走遍高山密林,做好动物种群数量监测和植物物候监测等工作。同时,她还对林区外居住的村民开展护林宣传和普法教育,引导村民转变观念,选择有利于自然资源保护的生活生产方式,让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地保护。   (李新)

2021-08-12

世界地球日:让地球因你而美

       黑叶猴摘食嫩叶。        红腹锦鸡在金佛山觅食。        黑叶猴在树梢上休憩、玩耍。        一只大拟啄木鸟停留在树枝上。        树枝上小憩的黑头奇鹛。   瞿明斌/图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亿万年漫长的演变,造就了金佛山这座物产丰饶、风景奇绝的名山。千百年来,金佛山以其博大孕育了8000多种动植物资源,被誉为“地球生物基因库”。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区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同时,为保护金佛山上珍稀动植物资源,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严格管控黑叶猴活动区域人类活动,减少对其栖息地的干扰,并利用700余亩荒地栽种了3万余株乔木,扩大黑叶猴的适宜生存环境面积,为150多只濒危黑叶猴提供了繁衍栖息环境。良好的生态资源也引来野生鸟类依城而居,安家落户,呈现出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景象。

2021-04-22

科研路上攀高峰 守护大自然珍宝

  科研路上攀高峰 守护大自然珍宝   ——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20年亮点工作回眸        金佛山人工繁育成功并移栽野外的银杉最大已经有30多年。 记者 汪新 摄        在金佛山拍摄的红腹角雉和红腹锦鸡 瞿明斌 摄        保护区里安装的监控设备记者 汪新 摄        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优良的生态环境 记者 汪新 摄        金佛山野生黑叶猴种群在全方位的保护下得以繁衍壮大李莉莉 摄   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重庆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重庆最多最好的生物资源,主要保护以银杉、林麝、黑叶猴等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近年来,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全力守护珍稀野生动植物,着力为其打造适宜的生长、栖息环境。同时,加强监测与巡护,在金佛山陆续发现47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9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截至目前,金佛山观测记录的原产种子植物达到4543种,全国约有六分之一的种子植物都能在这里见到。   科研路上再创佳绩   2020年,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加强监测、巡护、管控,全面调查符合银杉生境的21个山头,新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野生植株100余株,对649株银杉大树进行身份确定和编号挂牌,启动银杉幼林抚育管护工作,培育银杉种子。   去年,通过对银杉原生境保护点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新发现银杉野生群落1个、野生植株187株,野生银杉大树植株增加至572株。同时,通过对1577株人工繁育野外回归银杉植株的调查,发现77株已健康存活了约30多年,1500株已健康存活了2年。截至目前,金佛山1米以上的银杉植株已达598株,位居全国第二。   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加强科研合作,携手推进科研进程,力争再攀科研高峰。去年,与贵州林业科学院合作开展金佛山杜鹃花的调查研究工作,申报并实施2020年珍稀濒危植物繁育科普园地建设项目,完成科研基地的维修维护工作。   同时,积极开展智慧保护区建设。2020年,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完成标准化机房建设,在6个重点区域配备200台红外线相机和28部野外视频监控,实现了24小时实时监测,并将黑叶猴监控视频纳入“央视慢直播”直播宣传点位。   截至目前,取卡500余张,读出影像资料2000余段,监测到国家Ⅰ级野生保护动物2种、国家Ⅱ级野生保护动物7种,野生鸟类100多种。   恪尽职守巡查巡护   去年,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立完善生态监测员巡护制度及管理办法,着力提高野外巡护质效。   组建一支由40名兼职生态监测员组成的巡护队伍,建设了1处生态保护点。同时,对保护区进行网格化巡查管护,对违法行为建立“一案一策”工作档案,并将其报告至区级相关部门和属地乡镇处置整改。去年,共发现、处置涉保护区内的违法违规行为19处。   为进一步确保林区安全,筑牢森林防火保护线,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建了45人的扑火队伍,配备了扑火工具;在重要时段开展森林防火专项检查,在进入保护区入口联合11个辖区乡镇村委设置防火检查点,对入山人员进行火种收缴;开展森林防火一码通,进行卡口设置和扫码登记。   同时,严格执行森林防火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明确工作责任,确保上下联络畅通。此外,与保护区辖区内经营单位签订《森林防火工作目标责任书》,与保护区11个乡镇(街道)以及森林公安支队签订属地共管协议,要求各单位对其所有权范围或经营权范围承担森林防火责任,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属地责任,共同筑牢森林防火保护线。   去年,该局与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签订了联防联控联保合作备忘录,双方就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开展合作;开展生态保护管理业务培训1次,森林防灭火安全知识培训暨消防应急演练2次,着力提高保护区工作人员的森林防火预警及救灾应急实战能力。   2020年,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保护区的陆生野生动物加强疫源疫病日常监测,坚持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加强野生动物的救助与放归,去年,共救助黑叶猴等野生动物1起,救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角雉1起,并成功将其放归野外。   科普宣传提质增效   2020年,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推动主流媒体宣传报告监测成果,去年,新华社报道1次,中央电视台采用4次,点击率超300万。   同时,深入11个辖区乡镇开展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宣传。截至目前,利用大数据发送森林防火警示信息10000余条;召开森林防火会议4次;设置宣传标牌、标语150余处,界碑界桩300处,宣传栏30处、宣传条幅50幅;启动宣传车宣传115台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万余份。   去年,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自然教育机构进行合作,推出生态文明实践在行动——“遇见自然”线上共读活动,招募了100个亲子家庭,培育了20个阅读引导员志愿者服务图书馆和乡村文化书屋,深度传播保护自然的理念,助力科普宣传提质增效。   此外,积极开展以“野生动植物保护日”“世界森林日”“植树节”等为主题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活动,倡导绿色发展,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021年度工作计划   (一)优化整合保护地规划。以规划为引领,完善保护区野外保护站点、巡护路网、监测监控、应急救灾、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疫源疫病防控等保护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探索保护区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机制,实行多元化管理,提高保护区能力建设和生态安全管理水平。   (二)全力建设智慧保护区。加快保护区智能化建设进程,完善“人工监测、红外线相机、传感定位、视频网络、无人机”网格化的监测体系,建立灾害应急防控、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探索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健全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加强与周边自然保护地巡护、科研等的深度合作。   (三)全面提升资源保护质效。逐步建成金佛山保护区资源档案库,全面掌握保护区生态系统构成、分布与动态变化,及时评估和预警生态风险。积极开展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措施,分区分类开展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   (四)着力提高科普教育效能。结合保护地宣教场馆及银杉繁育基地的建设,打造以“科普、科研、研学”为一体的综合基地;创新科普教育模式,与科研院校、各类科普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金佛山科普教育品牌,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的特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科普教育效能。   (本版稿件由记者李佳遥采写)

2021-03-11

金佛山野外观测站列入科技部首批择优建设名单

     南川网讯(记者 邓的)日前,科技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将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列入择优建设名单。西南大学、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金佛山管委会、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联合申报的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金佛山野外观测站”)获批国家科技部首批择优建设名单,该观测站为南川区首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据悉,国家野外观测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野外观测站面向社会经济和科技战略,依据我国自然条件的地理分布规律布局建设,经过多年发展,获取大量第一手定位观测数据,取得一大批重要成果,锻炼培养野外科技工作者,支撑相关学科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金佛山野外观测站以喀斯特槽谷生态系统为观测对象,围绕实施生态文明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战略,根据石漠化综合治理、动植物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技需求,瞄准国内外喀斯特研究的热点前沿和重大科学问题,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探索喀斯特槽谷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机制以及资源环境效应,为解决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推动长江上游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支持。   从2004年开始,西南大学在金佛山及周边喀斯特槽谷地区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金佛山野外观测站建设工作从2006年正式开始,台站名称为“西南大学金佛山岩溶环境观测站”。2011年,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批准命名和建设第一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的通知,批准了84个野外基地的建设计划,“西南大学金佛山岩溶环境观测站”被纳入该计划中,台站名称为“岩溶生态环境——重庆南川野外基地”。在“岩溶生态环境——重庆南川野外基地”基础上,西南大学整合资源,积极申报重庆市和教育部野外观测站平台,2018年10月,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发布的市级野外观测站名单中,金佛山站获批“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9年9月,教育部发布部级野外观测站名单,该站获批“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近年来,该站围绕“喀斯特槽谷脆弱生态环境演变与生态修复”这一重大生态科学问题,综合运用生态物联网、卫星遥感与无人机、大数据与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多尺度喀斯特生态系统水—土—气—生—人一体化的监测体系,开展喀斯特槽谷区的长期定位监测和研究,同时获批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喀斯特槽谷区土地石漠化过程与综合治理技术研发及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南地区复杂地表陆表过程观测与模拟研究”等多项国家级项目。

2021-01-20

金佛山自然保护宣传月主题活动结束

  南川网讯 近日,历时一个多月的“守护青山——守护金山福地 共享大美南川”主题宣传月活动结束,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人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宣传金佛山独特的自然生态价值,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和践行生态环保理念,爱护金佛山自然生态,严格遵守保护区各项条例规定,守护金山福地,共享良好生态文明成果。   2020年11月24日,“守护青山”主题宣传月活动正式在金山镇中心校启动,成立了七支生态环保宣传队伍,参与人数达400余人。截至2020年12月31日,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携手团区委、金佛山社工服务中心志愿者通过在三泉镇、金山镇、山王坪镇巡回开展“小手拉大手”让水更绿山更青城更美,“守护青山”垃圾清理生态环保宣传线下活动以及“我眼中的自然保护区”摄影大赛及专题摄影展、“青力扶贫 我为家乡代言”青春志愿服务线下宣传活动,掀起守护金佛山、爱护生态环境的热潮,发放绿色环保袋、金佛山宣传挂历、环境保护宣传手册等一系列相关纪念品累计30000余份,直播销售额13750元,在鼓楼广场展出30幅优秀摄影作品,通过线上线下宣传累计受众18700余人。 (韦维)

2021-01-13